气功方法丰富多样,修心是根
《气功方法丰富多样,修心是根》
练过气功的人都知道,无论练什么功法,都离不开调心(意识)、调息(呼吸)、调身(躯体)三个方面,这三调相辅相成,而调心则起着主导作用。视调心为气功锻炼的关键,所有气功功法元一例外。
由于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气功形成了医家气功。儒家气功、道家气功、释家气功、武术气功五大派系,虽各有特色,但却都以修炼心神、提高心神的水平与能力为根本。
儒家气功主张人天和谐,至善节欲和诚敬谦静。主要方法是静坐。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学,仁学的主要内容是“爱人”和“克己复礼”。孔子的仁学成为儒家气功的思想基础,爱他人、爱生命以至爱万物,从而达到人天和谐的境界,这是儒家追求的“至善”。为实现这个做人的目标,就要修炼自己的德性,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合于所生时代的礼法道德。特别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是儒家气功的突出特点。孔子认为,仁者由于将自己的爱心全部奉献出来,因而能够做到永远快乐自如,轻松愉悦。他描绘自己就是“饭蔬食,饮水,曲肽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吃素食,喝白水,卧床时枕着自己的胳臂,但由于自己的心与天地万物融合在一起,没有个人得失之忧苦,所以心中总觉悠悠快乐,而“不知老之将至”。这种“乐以忘忧”的精神境界对保持健康是十分必要的。
孟子对气功有深刻的体会。他主张“存心养性”,就是要发扬善心,爱人爱物,削去不正当的物欲。他说他善于在其身内培养浩然之气,就是通过道德的修养,使自己处于义正刚直,气贯天地的精神状态,并从而使自身的精气神保持强壮盛旺。
《大学》是作为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它说:&ldqu...
练过气功的人都知道,无论练什么功法,都离不开调心(意识)、调息(呼吸)、调身(躯体)三个方面,这三调相辅相成,而调心则起着主导作用。视调心为气功锻炼的关键,所有气功功法元一例外。
由于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气功形成了医家气功。儒家气功、道家气功、释家气功、武术气功五大派系,虽各有特色,但却都以修炼心神、提高心神的水平与能力为根本。
儒家气功主张人天和谐,至善节欲和诚敬谦静。主要方法是静坐。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学,仁学的主要内容是“爱人”和“克己复礼”。孔子的仁学成为儒家气功的思想基础,爱他人、爱生命以至爱万物,从而达到人天和谐的境界,这是儒家追求的“至善”。为实现这个做人的目标,就要修炼自己的德性,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合于所生时代的礼法道德。特别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是儒家气功的突出特点。孔子认为,仁者由于将自己的爱心全部奉献出来,因而能够做到永远快乐自如,轻松愉悦。他描绘自己就是“饭蔬食,饮水,曲肽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吃素食,喝白水,卧床时枕着自己的胳臂,但由于自己的心与天地万物融合在一起,没有个人得失之忧苦,所以心中总觉悠悠快乐,而“不知老之将至”。这种“乐以忘忧”的精神境界对保持健康是十分必要的。
孟子对气功有深刻的体会。他主张“存心养性”,就是要发扬善心,爱人爱物,削去不正当的物欲。他说他善于在其身内培养浩然之气,就是通过道德的修养,使自己处于义正刚直,气贯天地的精神状态,并从而使自身的精气神保持强壮盛旺。
《大学》是作为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它说:&ldqu...
▼ "气功方法丰富多样,修心是根" 的相关文章:
心平气和病不欺:给心血管病患者的“手足相连”调气法
“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nbs...
不可思议的强身健心的方法——甩手练气持咒念佛(转)
不可思议的强身健心的方法——甩手练气持咒念佛一切都是缘!3年前一位有道之人告诉我这种方法--甩手并念阿弥陀佛。他并没有渲染此法如何殊胜,只是说以前人们也有练,但没有念“阿弥陀佛”,练的时候不注意抛却杂念,故效果有限。那时候,从来身体健康的我刚刚经历一场大病,深知健康的重要,也急于寻求一种好的锻炼方法(本人比较懒,长跑什么的坚持不下来的)。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练了不到3个月,才发现有真实不可思议的效果。比如不再手脚冰凉了,连续打嗝放屁(通三焦!),旧病灶会有隐痛(感觉在通气血),睡眠变得超快超好,晨起练10分钟一天精神饱满。
这三年下来,我依靠这个方法,体制和精力都极大的改善,工作紧张压力...
【转】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
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栝蒌薤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