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防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的一般预防:积极治疗原发病,尽可能保护解剖生理屏障,减少不必要的侵人性操作。已存在解剖生理屏障损伤或进行了必要的有创操作后,应注意积极保护并尽早恢复屏障的完整性。如尽早拔除留置的导管,缩短静脉营养的应用时间,早日转为肠内营养等;对有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需促进免疫功能的恢复。加强对ICU环境的监控,进行分区管理,建立隔离病房。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探视制度及洗手制度等,减少交叉感染的几率。对病房、仪器、管路等进行定期严格的消毒.尽可能减少灰尘,避免污水存留,并加强病房的通风。此外,尚需对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加强卫生宣教力度,开展医院感染监控,了解侵袭性真菌在当地的病种及其流行状况。
推荐意见1:预防IFI首先要治疗原发病,尽可能保护并早期恢复解剖生理屏障(推荐级别为E级)推荐意见2:预防IFI需加强对ICU环境的监控(推荐级别为E级)
2.靶向预防:对存在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预防用药可减少其尿路真菌感染的发生,同时呼吸道真菌感染和真菌血症的发生率亦表现出下降趋势。在ICU中,对存在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有高危因素的粒细胞缺乏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高危肿瘤患者;具有高危因素的肝移植与胰腺移植患者;高危的HIV感染患者)需进行预防治疗,预防治疗应持续到完全的免疫抑制治疗结束,或持续到免疫抑制已出现缓解。推荐意见3:对免疫功能抑制的重症患者应进行抗真菌药物的预防治疗(推荐级别为A级)ICU内有部分患者,如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 h,预期在ICU内停留时间超过72 h;吻合口漏;感染性休克患者等,均为IFI的高危人群。有研究显示,靶向预防治疗能降低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但近期的Meta分析显示,预防性用药虽降低了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但未能改善预后,且同时存在耐药、花费增加的问题。由于实施预防用药存在有不可避免的副作用,过度使用又会出现耐药的危险,故尚需进行更大规模的试验来明确预防用药的获益人群。推荐意见
4:对ICU内无免疫抑制的患者一般不进行抗真菌药物的预防治疗(推荐级别为C级)3.预防性抗真菌药物种类的选择:氟康唑对预防大部分非光滑、非克柔的念珠菌感染能起到有益的作用,通常El服氟康唑4OO mg/d。有部分研究建议首剂量加倍(800 mg)。...

▼ "ICU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防" 的相关文章:

再障病人感染的预防及护理要点

再障病人感染的预防及护理要点 【护理措施】
(一)改善缺氧,提高机体活动能力
1.注意观察病人对活动能力的耐受情况,及时指导病人休息或调整活动量。
2.急性型再障病人应卧床休息,可减少内脏出血;慢性型轻、中度贫血者应适当休息,避免劳累,减低氧耗;病情稳定后,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制定日常活动计划,指导病人适度活动。
3.遵医嘱输血或输红细胞,给予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药物,改善缺氧,提高活动耐力。
(二)及时消除各种危险因素,预防或减少出血
1.血小板低于20×109/L的病人应卧床休息,禁止头部剧烈活动,以防颅内出血。若出现颅内出血,应置病人于平卧位,头部置冰袋或冰帽,高流量吸氧,...

脑室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

目前脑室底造瘘术已成为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重要选择。近年来,我科采用脑室镜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各种类型梗阻性脑积水32例,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本组病例男14例, 女18例,年龄8个月~43岁,平均19岁;病程1月~3年,平均9个月。主要症状包括头晕、头痛、呕吐,行走不稳、意识障碍等。术前均行头颅MRI检查, 显示侧脑室及第三脑室扩大,证实为非交通性脑积水。梗阻部位以导水管梗阻为主,共27例,5例为四脑室出口梗阻伴四脑室扩大。手术采用德国齐柏林硬质脑室镜及配套手术器械。病人取全麻仰卧位,头部抬高15°,右侧冠状缝前2cm、中线旁开2cm处颅骨钻孔,皮层造瘘穿刺右侧脑室额角, 镜鞘沿造...
E健网知识分享 © 201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