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胞肺癌的分期治疗方案

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种,属于未分化癌。小细胞肺癌分期是定义癌细胞扩散程度的方法,也是医务工作者确定小细胞肺癌治疗手段的一种正确途径。
小细胞肺癌跟非小细胞肺癌分期类似,可以将其分期分为“局限期”和“广泛期”(也称扩散期)。
一、              小细胞肺癌的局限期:这是指癌症仅限于一侧肺且淋巴结仅位于同一侧胸部。同侧胸水不论细胞学是否阳性,左侧喉返神经受累,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也列入局限期。
二、              小细胞肺癌的广泛期:如果癌症细胞扩散到另一侧肺,或者对侧胸部的淋巴结,或者远处器官,或者有恶性胸水包绕肺,则叫做广泛期,也称扩散期。
重庆市新桥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专家介绍,临床实践证明,小细胞肺癌对放射治疗及抗癌药物治疗敏感度高,因此不管是局限期还是广泛期,在治疗上一般不主张手术,以全身放疗及化疗为主,但是放化疗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放化疗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将人体正常细胞杀死,存在“敌我不分”的特点,这往往导致众多患者身体免疫机能低下,生活质量严重下滑,有的患者甚至不能耐受,而不能坚持治疗或是造成过度治疗,加速了死亡期。
因此,重庆市新桥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专家建议,在临床上,放化疗的同时结合生物细胞免疫治疗,不仅能有效提高病人的免疫机能,增强机体抗癌能力;另外还能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抑制癌细胞的扩散与转移。
目前细胞免疫治疗应用比较成熟的是自体免疫细胞治疗,它是通过提取自身外周血外单个核细胞,经过高标准的GMP实验室进行体外培养诱导,再加上肿瘤抗原致敏,形成活化的DC、CIK细胞,来达到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
自体细胞免疫治疗具有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等优势,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如黑色素瘤、白血病、肾癌、胃癌、乳腺癌、肺癌、膀胱癌等等,并在临床上取得很好的疗效,是21世纪最有希望彻底清除癌细胞的肿瘤治疗模式。

▼ "小细胞肺癌的分期治疗方案" 的相关文章:

临床上各项肿瘤标志物的意义

1.甲胎蛋白(AFP)
AFP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的指标,适用于大规模普查,如果成人血AFP值升高,则表示有患肝癌的可能。
AFP含量显著升高一般提示原发性肝细胞癌,70~95%患者的AFP升高,越是晚期,AFP含量越高,但阴性并不能排除原发性肝癌。AF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肿瘤的大小,其动态变化与病情有一定的关系,是显示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的一项敏感指标。AFP值异常高者一般提示预后不佳,其含量上升则提示病情恶化。通常手术切除肝癌后二个月,AFP值应降至20ng/ml以下,若降的不多或降而复升,提示切除不彻底或有复发、转移的可能。在转移性肝癌中,AFP值一般低于350-400ng...

屈立新:氩氦刀结合化疗缓释粒子治疗恶性肿瘤更彻底

   对于一些较大的不规则肺肝以及某些对于放疗化疗不敏感的肿瘤如肉瘤及黑色素瘤,氩氦刀治疗确切有效但是有时候很难做到完全杀灭,这样一来局部肿瘤的控制效果受到一定影响。以前我们是通过全身化疗来进一步杀灭肿瘤,控制预防复发。化疗缓释粒子的临床应用与氩氦刀相结合使得这类肿瘤得到完全控制有了很大希望。在氩氦刀冷冻消融达不到的部位植入化疗缓释粒子(作用半径2-3公分),植入肿瘤及易复发转移部位后,在人体局部组织液中缓慢释放,组织液中的药物浓度高、作用时间长,一次给药在局部形成的治疗强度相当于静脉化疗的几十至几百倍,且基本上无毒副作用,可以更加彻底杀灭肿瘤,20天左右粒子在人体内溶解,...

生物治疗研究中心

    合肥凤凰肿瘤医院的专家介绍说:癌症生物治疗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对肿瘤进行防治的全新治疗模式。它可通过诱导机体主动免疫或过继性免疫法来重新调整被破坏的机体与肿瘤之间的平衡,使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得到恢复,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对癌症的防御能力,延长患者生存期;也可以通过基因干预、分子靶向、放射免疫、生长刺激等多种生物调节机制来调整多种生物反应和生物信息传导,达到控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分子靶向治疗
  主要包括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因子、抗肿瘤相关抗原(或癌基因)抗体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目前已有多个被美国FDA批准上...

中成药在癌症患者的治疗中应用

中成药在癌症患者的治疗中,由于其剂量便于控制,药效稳定, 服用方便,已被癌症患者所常用。目前临床使用的抗癌中成药中既有传统中成药,又有国内许多单位根据临床经验研制的多种剂型的抗癌中成药。那么,如何应用中成药治疗癌症?本篇仅就临床中常用于癌症治疗及辅助治疗的中成药简介如下:

  一、传统中成药

   1.六味地黄丸

   本方出于<<小儿药证直诀>>,由熟地黄、山萸肉、干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组成。临床用于治疗食管上皮增生症、小细胞肺癌等。

   2.六神丸

   六神丸...

肿瘤标志物的含义029-81509580

AFP: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不到20微克/升。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而且随着病情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甲胎蛋白就成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
        检测甲胎蛋白的方法有好几种,放射免疫法测得的甲胎蛋白大于500微克/升、且持续4周者,或甲胎蛋白在200~500微克/升、持续8周者,在排除其它引起甲胎蛋白增高的因素如...
E健网知识分享 © 201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