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health
我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健康知识

中医养生是否有成立专门的专业?



1.防秋燥  燥邪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就会出现燥象,表现为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肺喜润而恶燥,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响,就会出现鼻咽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症。  元代医家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润其燥。因此,秋季养生应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之类的柔润食物,以及生梨、葡萄、香蕉等水分丰富、滋阴润肺的水果。在起居上要早睡早起。早睡能养阴,早起呼吸新鲜空气,以利舒肺,能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2.防湿邪  秋季从立秋到霜降有6个节气。此时,夏天的暑气还没有结束,秋天的雨水已经很多了,此时须防湿气阴邪,困伤脾阳而发生水肿或腹泻症状。要是早秋脾伤于湿,就会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作种下病根,所以秋季防湿也很关键。  秋季养生防湿主要应以祛湿化滞、和胃健脾的膳食为主。如莲子、苡米、冬瓜、莲藕、山药等。  3.防秋郁  晚秋时节,凄风惨雨、草枯叶落,人感受了季节的变化容易起忧思。人脑底部,有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一种褪黑激素,它使人意...

“中医养生是否有成立专门的专业?” 的相关文章

論“刘太医谈养生”对民族健康的贡献



养生之道已经抱括健康和生活艺术,养生之道讲究随心所欲,人健康时,六欲昌盛,所以心欲动,人亚健康时,六欲衰退,所以心欲静 人盛久必衰,动久必思静,静久必思动,这只是理论而已,重要是的基础如果调整五藏六腑来达到养生的目的,这才是难的 生活的艺术不过就是随心所欲,生活才会精彩,但这个社会,处处被禁止,何从谈艺术 养生之道不是这么容易的,上古文书中许多书都记载,人有上寿过150岁,中寿120岁,下寿不过80,后世之人,才得80岁而敢言养生有道,岂不惭愧,所以,就算完全学得到刘太医的术,寿也不过80-90而已,离养生之道差得远了 上...

请问安泰有没有养生度假基地?我想参加



防病保健知识(一)1、 为什么常吃烘烤食物易患癌:因烘烤食物时燃料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种叫3,4-苯丙比的致癌物质,这些物质会遗留在食物上,所以人吃多了极易患癌。2、 吃哪些蔬菜易中毒:1)、发芽、发青的土豆有毒。2)鲜黄花菜(即金针菜)有毒。3)腌制未透的菜。4)隔夜熟白菜、熟韭菜会将菜中的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强致癌物,熟白菜、熟韭菜放久了切勿吃。3、 儿童不宜吃皮蛋:皮蛋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一种氧化铅的物质,此物有毒,影响智力4、 烂姜不宜吃:烂姜有极毒,能坏死肝细胞。5、 豆油不可生吃:生豆油...

秋季有哪些养生食谱?



秋季养生食谱做法:一,羊肉窝蛋粥   是一道非常家常的补气滋阴、暖中补虚、开胃健力的滋补粥·羊肉片200克·白粥底一锅·土鸡蛋2只·芦笋100克·姜丝5克·盐3克·白胡椒2克主料:羊肉      香料:姜调味料:咸盐工具准备:汤锅种类:早点风味/料理:中餐准备时间:10分钟烹制时间:30分钟作法:  羊肉窝蛋粥做法:  1、芦笋切段备用;  2、熬开粥底,加入羊肉、姜丝,旺火煮3分钟;  3、加入切好的芦笋,继续煮...

砖牌养生茶治疗糖尿病、高血压这样的病症效果怎么样?



我来告诉你吧。我也是从官网3w《yszcw》com了解的。
现在全世界关于茶叶的研究很多,但大部分都是动物实验,并且是用茶叶提取物来做的。而它是利用养生砖茶泡过的茶汤进行的人体实验,证明人们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坚持正确饮茶,就可以获得这样的益处。”研究证实砖牌养生茶中的有效营养成分多种多样,如人们所熟悉的茶多酚,还有茶氨酸、维生素、咖啡碱等能够预防癌症 (包括肺癌、食道癌、肝癌、结肠癌等)、调节血脂、降低血糖、防止吸烟损伤、增强免疫功能等效果非常好!我之前用了这个茶疗方法用了一年,糖尿病彻底好了,真的很感谢砖牌养生茶,希望和我...

哪些食物对孩子来说最养生?




保障膳食平衡 我们要注意膳食的营养平衡。孩子饮食的总原则是做到粗细粮搭配,动物性蛋白质和植物性蛋白质搭配,根据季节选用不同的蔬菜和水果,保证孩子每天获得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一般来说,在膳食中要考虑多给孩子增加含蛋白质高的肉类、蛋类食物。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孩子最大的不良饮食习惯是挑食和偏食,父母不能粗鲁地强迫孩子吃,而要耐心地加以引导,循序渐进,只要坚持不懈,会使孩子逐渐改掉挑食偏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如果是由于消化功能失调而导致的偏食厌食症,应当适量用药物加以调理、加强消化吸收功能,以防止产生营养不良,影响孩子长高。...
© 2011 ej38.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09004571号 | 网站地图 | 返回主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