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能生育么
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有家族遗传倾向,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是每个女人的梦想,糖尿病人能生育么?糖尿病对生育有什么影响呢?糖尿病人如果已确诊为妊娠怎么办?糖尿病人生育都要注意什么?
糖尿病妊娠生育要注意
婚后,糖尿病一直能满意控制血糖,无心、脑、肾、眼及其他严重的并发症者,可以怀孕。没有必要仅仅因患糖尿病而中断妊娠或绝育。不过糖尿病孕妇胎儿畸形、早产、围产期死亡率、妊娠中毒症都比非糖尿病孕妇为多,因此为预防以上妊娠并发症,糖尿病妇女应在怀孕前严格控制糖尿病,使血糖降至正常水平。若已确诊为妊娠,要在妇产科及内科医生密切配合下调节好饮食及胰岛素剂量,使血糖降到正常水平,并定期详细检查心肾功能、血压及眼底变化、胎心及胎儿发育及活动情况,由产科大夫决定何时终止妊娠。在分娩时应比健康人提前入院,以确保安全度过妊娠及分娩的全过程。
糖尿病对生育的影响
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有家族遗传倾向。由于胰腺中胰岛β细胞某些缺陷,分泌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发病。胰腺(胰岛)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代谢。胰岛功能异常所引起的组织代谢变化,可引起内分泌系统,尤其是垂体——性腺轴系统功能及其激素作用的异常。在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之前,女性患者月经不调及闭经的发生率均较高,因而婚后大多数不孕。男性患者不少患有性功能紊乱如阳痿、逆行射精、性欲减退、性成熟迟缓等。故其婚后不育者也达一半左右。
糖尿病分为两型,一为幼年型,青少年期即发病,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过少,对不孕和妊娠影响较大。二是成年型,约占糖尿病的75%,40岁以后发病,因各种诱因胰岛素需要增加,致胰岛素相对不足。
糖尿病人的月经失调高达40%~65%,包括闭经,月经稀发和月经紊乱。受孕率仅为2%~5%,胰岛素治疗后受孕率上升至19%~30%。糖尿病病人一旦怀孕,对母婴双方都有不利的影响。糖尿病妇女怀孕后,自然流产、死胎、巨大胎儿的发生率较正常孕妇明显提高。
l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平稳地控制血糖,完全可以怀孕生小孩。 优生优育:据统计约有25~30%的糖尿病人有家族史。有糖尿病家族史的青年男女,应避免相互婚配。糖尿病妇女的胎儿患先天性畸形的发生率高于正常妇女的胎儿的三倍。多次妊娠可诱发糖尿病。女性患者必须在病情已基本控制后才能怀孕和分娩。
另外,糖尿病人口服降糖药不能母乳喂养宝宝是众所周知的,但...
糖尿病妊娠生育要注意
婚后,糖尿病一直能满意控制血糖,无心、脑、肾、眼及其他严重的并发症者,可以怀孕。没有必要仅仅因患糖尿病而中断妊娠或绝育。不过糖尿病孕妇胎儿畸形、早产、围产期死亡率、妊娠中毒症都比非糖尿病孕妇为多,因此为预防以上妊娠并发症,糖尿病妇女应在怀孕前严格控制糖尿病,使血糖降至正常水平。若已确诊为妊娠,要在妇产科及内科医生密切配合下调节好饮食及胰岛素剂量,使血糖降到正常水平,并定期详细检查心肾功能、血压及眼底变化、胎心及胎儿发育及活动情况,由产科大夫决定何时终止妊娠。在分娩时应比健康人提前入院,以确保安全度过妊娠及分娩的全过程。
糖尿病对生育的影响
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有家族遗传倾向。由于胰腺中胰岛β细胞某些缺陷,分泌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发病。胰腺(胰岛)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代谢。胰岛功能异常所引起的组织代谢变化,可引起内分泌系统,尤其是垂体——性腺轴系统功能及其激素作用的异常。在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之前,女性患者月经不调及闭经的发生率均较高,因而婚后大多数不孕。男性患者不少患有性功能紊乱如阳痿、逆行射精、性欲减退、性成熟迟缓等。故其婚后不育者也达一半左右。
糖尿病分为两型,一为幼年型,青少年期即发病,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过少,对不孕和妊娠影响较大。二是成年型,约占糖尿病的75%,40岁以后发病,因各种诱因胰岛素需要增加,致胰岛素相对不足。
糖尿病人的月经失调高达40%~65%,包括闭经,月经稀发和月经紊乱。受孕率仅为2%~5%,胰岛素治疗后受孕率上升至19%~30%。糖尿病病人一旦怀孕,对母婴双方都有不利的影响。糖尿病妇女怀孕后,自然流产、死胎、巨大胎儿的发生率较正常孕妇明显提高。
l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平稳地控制血糖,完全可以怀孕生小孩。 优生优育:据统计约有25~30%的糖尿病人有家族史。有糖尿病家族史的青年男女,应避免相互婚配。糖尿病妇女的胎儿患先天性畸形的发生率高于正常妇女的胎儿的三倍。多次妊娠可诱发糖尿病。女性患者必须在病情已基本控制后才能怀孕和分娩。
另外,糖尿病人口服降糖药不能母乳喂养宝宝是众所周知的,但...
▼ "糖尿病人能生育么" 的相关文章:
转载:关于糖尿病的学说
云游雅客 糖尿病的病人“三高一少”就是喝的多,吃的多,尿的多及体重逐渐减少。喝的多尿的多,说明肠胃对水的吸收功能正常,只是肾把水都排出了。脾调湿肺控水,脾和肺对水的调控能力不行,导致肠胃吸收的水进入血液就被肾排出体外。组织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水供应便产生渴的反应。吃的多而身体又乏力,说明体内能量不足。吃进的食物除水和少量易吸收的营养外,几乎都穿肠而过,说明肠胃消化吸收功能严重不足。影响消化吸收功能的还有肝、胆和脾,肝、胆、脾都出现了故障。糖尿病涉及到肺、胃、肠、脾、肝、胆等多个重要脏俯疾病,是一种大型综合性慢性病。而糖尿病多发生在35岁--60岁间,说明这些脏俯功能不足并不是衰老造成的,而是...
糖尿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1型糖尿病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其病因乃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参与。主要由于免疫介导的胰岛B细胞的选择性破坏所致。
1.遗传因素
(1)家族史:1型糖尿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有研究报告双亲有糖尿病史,其子女1型糖尿病发病率为4%~11%;兄弟姐妹间1型糖尿病的家族聚集的发病率为6%~11%;同卵双生子1型糖尿病发生的一致性不到50%。
(2)HLA与1型糖尿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位于第6对染色体短臂上,为一组密切连锁的基因群,HLA由Ⅰ、Ⅱ、Ⅲ3类基因编码。Ⅰ类基因区域包括HLA-A、HLA-B、HLA-C和其他一些功能未明的基因及假基因,其编码的抗...
糖尿病肾病
1 糖尿病肾病—— 概述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又称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为糖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慢性高血糖所致的糖代谢异常、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脂代谢紊乱、血管活性因子、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氧化应激、遗传等因素有关,其基本病理改变为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GBM)增厚与肾小球硬化。DN的患病率为20%~40%,目前,DN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首要致病因素。DN早期,通过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可有效阻止病情的进展。一旦发生临床期DN,则肾功能呈持续性...
糖尿病最后会怎样?
糖尿病的严重危害不在于高血糖或尿糖本身,而在于由于体内糖代谢障碍所导致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特别是各种慢性并发症,它们在不知不觉中逐步侵害患者的重要器官或组织,导致一系列全身性不可恢复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如眼睛失明、肾功能衰竭、神经组织变性受损、心脑血管病变、骨关节病变、皮肤病变、性功能衰退等。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会提前丧失工作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甚至寿命缩短,最终会因为各种严重的并发症而致残或死亡。调查显示:人群中50%的失明、50%心脑血管疾病、60%的慢性肾功能衰竭、30%的截肢都是由糖尿病引起的。糖尿病还会给患者本人、家庭以及社...糖尿病人需要检查的各项指标
(一)尿1.尿糖 正常人从肾小管滤出的葡萄糖几乎被肾小管完全吸收,每天仅从尿中排出微量葡萄糖(32~90mg),一般葡萄糖定性试验不能检出。糖尿通常指每天尿中排出葡萄糖>150mg。正常人血糖超过8.9~10mmol/L(160~180mg/dl)时即可查出尿糖,这一血糖水平称为肾糖阈值。老年人及患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升高,血糖超过10mmol/L,甚至13.9~16.7mmol/L时可以无糖尿;相反,妊娠期妇女及一些肾小管或肾间质病变时,肾糖阈降低,血糖正常时亦可出现糖尿。糖尿的检查常用的有班氏法(借助硫酸铜的还原反应)和葡萄糖氧化酶等。班氏法常受尿中乳糖、果糖、戊糖、抗坏血...


ten628663
hthy1248
ltttt7323
sunyvqing
leeehengchao
gongxini01
abraham196585
nyby2008
chen7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