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内伤脾胃病证治

小儿脾胃疾病是临床外感病以外最常见的疾病,小儿脾常不足,喂养上应注意乳贵有时,食贵有节,若饮食不知节制,或喂养不当,过食肥甘、甜腻、冷饮及不易消化等食物,致伤脾胃生积滞之病者甚为常见,如胃痛、腹痛、厌食、腹泻、食积发热等症。脾胃损伤,内生积滞,或食积化热,或有肺脾气虚,表虚不固,又易兼感六淫时邪,故民间有“停食”“着凉”之说。对此类疾病,孔老的治疗很有次第,试述如下。
若脾胃损伤不重,积滞较轻者,仅有食欲不振,脘腹不舒,舌苔白腻,脉尚缓和者,首先是控制饮食,少食肥甘厚味,用药稍佐助消化之品,如焦三仙、炒谷稻芽、鸡内金等,三分治,七分养,以养为主,脾胃自然容易恢复。
积滞再重兼有化热之象者则以保和丸加减;症见食欲不振,恶心频起,呕吐酸腐不化食物,腹痛胀满,按之尤甚,痛即欲便,便后痛减,大便次多,又不消化食物残渣,或大便干燥,或有潮热,夜寐不安,舌苔白厚腻,脉象滑数者,处以保和丸加减:陈皮6g,法半夏6g,云茯苓10g,炒枳壳6g,莱菔子6g,青连翘6g,焦三仙20g,大腹皮6g,鸡内金8g;化热明显者可酌加苇根10g,青竹茹10g。胃痛腹痛者,肝郁气滞者可加理气柔肝之品如香附米6g、广木香4g、炒枳壳6g、杭白芍8g等品;
积滞较重、不欲饮食,大便秘结,腹部胀满,喜食凉物,或发潮热,舌苔黄厚腻,体质尚可者,孔老常处以攻下导滞之方:荆三棱4g,蓬莪术4g,炒二丑各3g、生熟军各3g ,砂仁5g,鸡内金8g。孔老认为,现今的小儿,饮食一般都营养过剩,嗜食肥甘厚味,导致肠胃积滞生热而厌食,有些小儿用一般消导之品,效果不佳,而体质尚实,可任攻下者,可暂用峻利之品以下之,待积滞去而自欲饮食,但攻逐之品只可暂用,中病即止,只要掌握得度,并无损伤脾胃之患,故孔老每用之;
若伤脾较重者,症见面黄肌瘦,不思饮食,倦怠嗜卧,睡时露睛,腹胀,便溏者,可酌加健脾益气之品,如党参8g、山药10g、白术8g、茯苓10g、莲子8g、扁豆8g等品,但不可补之过甚,并佐以藿香8g、砂仁5g、木香5g等理气之品,使补而不滞,辅以饮食调理,自能建功;
若病后伤津,或过食辛燥肥甘,蕴热伤津等导致胃阴不足,亦可见食欲不振,症见面色萎黄,唇口干燥,不欲饮食,大便干燥,小便赤热,肌发枯槁,舌质红而少苔,脉细数者,当处以养胃阴之药,可酌选:霍石斛10g,天花粉10g,肥玉竹10g,南北沙参各10g,麦门冬...

▼ "小儿内伤脾胃病证治" 的相关文章:

晚上睡觉流口水有可能是脾虚

 
有人深受晚上睡觉流口水的困扰,第二天一早总是湿了枕头,有没有想过,这竟然是脾虚的症状呢?有些人晚上睡觉流口水是因为脾虚的缘故,脾主肌肉开窍于口。
 
  什么是脾虚?
  是中医名词。指脾气虚弱的病理现象。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还有什么其他症状?
  脾虚则水谷精微无以传输运化,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就得不到濡养,从而出现面色萎黄、精神疲惫、身倦乏力、食后困倦、食少乏味;或食后作胀,大便溏泻;或...

脾气虚弱推荐服用益智康脑丸



美国麻州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7万余名美国绝经后妇女进行了长达6—10年的跟踪研究。调查结果显示,35%的妇女有长期便秘问题,与其他妇女相比,她们发生血管栓塞、心脏病急性发作和中风的风险较高。
在老年病门诊科室里,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老年脑萎缩患者和老年痴呆症患者,他们对排便反射减弱,常有便秘。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脑萎缩患者出现这种状况呢?
从中医角度来看,老年便秘是脾气虚弱、阴液不足致血不润肠所致。最主要的就是因为老年人脾气虚弱,就是脾胃的意思,消化功能弱了,这样的话,肠子的蠕动力量不足,粪便往下走的力量不如小孩了。第二个,中医讲的阴液不足,中医有个理论叫血不润肠,就是身体的水份没有了,润滑...

补气健脾法是补气法与健脾法的总合

。补气法适合气虚人群,健脾法适合脾虚人群。

  选用补益脾气或补气升阳的食物,如糯米、大枣、饴糖、蜂蜜、鹌鹑、鲫鱼、鳝鱼、鸽肉,配伍人参、党参、黄芪、茯苓、龙眼肉、升麻、三七等食物。

  补血滋阴法

  补血滋阴法是补血法与滋阴法酌总称。补血法适用于营血生化不足、久病血虚及各种失血后之血虚证,滋阴法可以治疗阴虚休质或热病久病后阴液不足。

  补血时用花生、大枣、龙眼肉、黄芪、当归与鸡肉、猪肝、羊肉等配伍,养心安神加入人参、当归炖猪心。滋阴息风用桑椹、黑豆、鳖肉、牡蛎肉或阿胶、鸡子黄汤等。滋阴清热用梨、藕、龟肉、鳖肉、生地黄、龟板、枸杞子、桑椹等。

  补肾益精法

  适用于肾气...

脾胃经脉与病证论

脾胃经脉与病证论
足太阴脾经脉,起于足大趾尖端,沿大趾内侧白肉际,过大趾本节后的核骨(半圆骨),上行足内踝前方,再上腿肚,沿胫骨内侧后方,穿过足厥阴肝经的前面,上行股内侧的前缘,直抵腹内,入属脾脏,联络胃腑,上过膈膜,挟行咽喉部,连于舌根,散于舌下。
有一支脉,从胃别行,上过膈膜,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脉相衔接。外界因素影响发病,症见舌根发硬,食则作呕,胃脘疼痛,腹内作胀,频频噫气,如果解了大便,或得矢气,就觉轻松得多,并有身体痠重症状。
【1】本经虚寒症:面色萎黄,唇干唇淡,消瘦,浮肿,四肢清冷,见舌根疼痛,身体不能动摇,食物不化,泄泻,心内烦扰,心下掣引作痛,腹痛喜按,大便稀薄或痢疾...

脾胃为生命之本,养生从健脾养胃开始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说明人是每天离不开饮食的。但是,若无一副健全的胃肠消化器官,纵然有满桌的美味佳肴,确也有点儿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因为脾胃功能不好的人,往往在美餐之后,有得不偿失之感,甚至会因此而加重脾胃疾病。因此,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与长寿。
  中医学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这是指吃到嘴里的食物,首先要经过牙齿咀嚼,唾液拌和,下咽至胃,由胃受纳。然后经胃之腐熟,分解混匀成食糜,通过“胃气主降”的作用,将食糜运送至十二指肠、空肠,这就是中医所指的“脾运”功能。食物在胃、胰等胃肠激素的作用下,促进胃蛋白酶、胰酶等消化酶的大量分泌,将“水谷精微”中的氨...
E健网知识分享 © 201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