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胃肠道感冒用藿香正气水
药品名称】藿香正气水
【处方组成】 广藿香油、大腹皮、白芷、紫苏叶油、茯苓、苍术、生半夏、陈皮、厚朴(姜制)、甘草浸膏、陈皮。
【处方来源】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
【性 状】本品为深棕色的澄清液体(久贮略有浑浊);味辛、苦。
【功 能】解表化温,理气和中。
【主 治】 用于暑湿感冒,头痛身重胸闷,或恶寒发热,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药理作用】本品主要有止吐,镇痛、解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和抑菌作用。
1.镇吐:药理实验证明,藿香正气水有镇吐作用。
2.镇痛:藿香正气水对醋酸刺激性疼痛反应(扭本法)有明显镇痛作用。
3.解痉:藿香正气丸(水)对兔离体十二指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对抗拟胆碱药所引起的肠痉挛;对拟胆碱药引起的狗及兔在体肠痉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对抗水杨酸毒扁豆碱引起的肠痉挛,其效果与阿托品对肠痉挛的作用相似。对离体肠平滑肌的自发活动有抑制作用,又能对抗氯化钡引起的肠痉挛,故对肠管平滑肌尚有直接抑制作用。藿香正气水对离体豚鼠、兔十二指肠的自动收缩及对组胺、乙酰胆碱、氯化钡所致的回肠收缩均有良好的解痉作用,并可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小鼠子宫收缩。
4.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用硫酸镁致腹泻的小鼠,经用藿香正气丸治疗,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渗入3H-TdR(氚标的胸腺嘧啶核苷)指数增高,而对照组比正常组(不致泻)低,给药组则接近正常组水平。揭示藿香正气丸能提高小鼠免疫功能,并能促进受损伤的肠段修复。
5.抗菌:藿香正气水对藤黄八叠球菌等8种细菌均有抗菌作用,尤其对藤黄八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较强。并对甲、乙型副伤寒杆菌、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光皮癣菌、大脑状毛癣菌、石膏样小胞子菌、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及皮尖芽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临床作用】 本品外解表邪,内化湿滞,兼能调理气机、调和脾胃。最适宜四时因风寒而致之表证,兼有湿滞伤及脾胃气机者。古人创制本方是以解表发汗的湿性药以解除恶寒发热的风寒表证;用化湿理气,调中和胃的药物解除头昏头痛、头身沉重,胸膈痞闷、胀满、呕吐泄泻等这些湿滞肠胃、脾胃不和的症候。现代临床“胃肠型感冒”或“急性胃肠炎兼有体温升高并有恶寒”是本方的适应证。通过临床实践证明,本方对多种疾病具有综合治疗作用。如胃肠型感冒、流行性...
【处方组成】 广藿香油、大腹皮、白芷、紫苏叶油、茯苓、苍术、生半夏、陈皮、厚朴(姜制)、甘草浸膏、陈皮。
【处方来源】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
【性 状】本品为深棕色的澄清液体(久贮略有浑浊);味辛、苦。
【功 能】解表化温,理气和中。
【主 治】 用于暑湿感冒,头痛身重胸闷,或恶寒发热,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药理作用】本品主要有止吐,镇痛、解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和抑菌作用。
1.镇吐:药理实验证明,藿香正气水有镇吐作用。
2.镇痛:藿香正气水对醋酸刺激性疼痛反应(扭本法)有明显镇痛作用。
3.解痉:藿香正气丸(水)对兔离体十二指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对抗拟胆碱药所引起的肠痉挛;对拟胆碱药引起的狗及兔在体肠痉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对抗水杨酸毒扁豆碱引起的肠痉挛,其效果与阿托品对肠痉挛的作用相似。对离体肠平滑肌的自发活动有抑制作用,又能对抗氯化钡引起的肠痉挛,故对肠管平滑肌尚有直接抑制作用。藿香正气水对离体豚鼠、兔十二指肠的自动收缩及对组胺、乙酰胆碱、氯化钡所致的回肠收缩均有良好的解痉作用,并可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小鼠子宫收缩。
4.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用硫酸镁致腹泻的小鼠,经用藿香正气丸治疗,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渗入3H-TdR(氚标的胸腺嘧啶核苷)指数增高,而对照组比正常组(不致泻)低,给药组则接近正常组水平。揭示藿香正气丸能提高小鼠免疫功能,并能促进受损伤的肠段修复。
5.抗菌:藿香正气水对藤黄八叠球菌等8种细菌均有抗菌作用,尤其对藤黄八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较强。并对甲、乙型副伤寒杆菌、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光皮癣菌、大脑状毛癣菌、石膏样小胞子菌、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及皮尖芽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临床作用】 本品外解表邪,内化湿滞,兼能调理气机、调和脾胃。最适宜四时因风寒而致之表证,兼有湿滞伤及脾胃气机者。古人创制本方是以解表发汗的湿性药以解除恶寒发热的风寒表证;用化湿理气,调中和胃的药物解除头昏头痛、头身沉重,胸膈痞闷、胀满、呕吐泄泻等这些湿滞肠胃、脾胃不和的症候。现代临床“胃肠型感冒”或“急性胃肠炎兼有体温升高并有恶寒”是本方的适应证。通过临床实践证明,本方对多种疾病具有综合治疗作用。如胃肠型感冒、流行性...
▼ "儿童胃肠道感冒用藿香正气水" 的相关文章:
夏季感冒:藿香正气水与香薷饮
6月25日,友中午短信: 孩子早上有点低烧,上午喝葛根汤吐了,高烧现在一直39度,肚子涨痛,舌尖红,舌苔黄薄,扁桃体充血,忽冷忽热,无汗,昨晚吃的不消化(后来问到是玉米 粒),晚上咬牙,大便有不消化物,没有小便,奢睡,用小柴加白芍行吗?不出汗怎么办啊? 填单时手脚热,现手脚凉,恶心想吐但吐不出来。 脑海里模糊地晓得,夏天该要用去暑湿的药。罗大文章里也提到。想起去年夏天自家孩子发烧老师给的方子:风寒夹暑湿,香薷饮加减:香薷 厚朴 白扁豆 藿香 佩兰 柴胡 黄芩(这个处方里面去暑湿的力量不够?) 给她孩子喝了以后,半小时不到全吐了。我嘱她给孩子少量频服,半个小时喝4-5口。并且说要到第二天凌晨...附子温阳功效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附子是一味重要的温阳药,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入心、脾、肾经,具有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除湿止痛等功效。历代医家善用附子者首推张仲景,《伤寒论》112 方中用附子达20方之多,应用范围甚广,如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真武汤、桂枝附子汤等,至今仍为临床所常用。笔者深研《伤寒论》,常应用经方治疗皮肤病,疗效显著。同时发现,顽固性皮肤病反复发作不愈,常与人体阳气虚衰有关。皮肤病迁延日久不愈,其根本在于正气不足,此谓“正气”首推阳气,故温阳扶正对治疗慢性顽固性皮肤病,具有重要意义。温阳首选附子,临床应用附子温阳为主.立温阳解表、温阳散寒、温阳化饮、温阳化瘀、温阳清热等法,治疗顽固...麻黄浅识
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草质茎。性味:辛苦,温。归经:肺经、膀胱经。功用:发汗、平喘、利水。1 外感第一药
陶弘景说麻黄是“伤寒解肌第一药”, 后世本草著作,亦称麻黄是“发表第一药”,“治感第一要药”。名之为“第一药”者,则其他药不可替代之谓也。犹记20世纪80年代一个冬天,我在山东沂水探亲,有几天气温在零下十多度,农村居住条件又差,室内室外一样冷,来找我看感冒的乡亲很多,患者恒多畏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舌淡,苔薄白,脉浮紧数,投以麻黄汤,多能应手而效。但有李...
[转载]伤寒论十四讲(13-14) 刘渡舟教授
很好,受益匪浅原文地址:伤寒论十四讲(13-14) 刘渡舟教授作者:书法中医 第十三讲 对寒热错杂诸方综述 《伤寒论》所载的寒热之药并用方剂,概括起来有柴胡桂枝干姜汤、栀子干姜汤、半夏泻心汤、附子泻心汤、黄连汤、乌梅丸、麻黄升麻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一共八个方子。而柴胡桂枝干姜汤已经讲过,栀子干姜汤从略,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可以以半夏泻心汤为代表。下面分别对各方剂进行简要叙述。
一、半夏泻心汤
...
《伤寒论》条文三
10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10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10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10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105、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