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为生命之本,养生从健脾养胃开始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说明人是每天离不开饮食的。但是,若无一副健全的胃肠消化器官,纵然有满桌的美味佳肴,确也有点儿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因为脾胃功能不好的人,往往在美餐之后,有得不偿失之感,甚至会因此而加重脾胃疾病。因此,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与长寿。
中医学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这是指吃到嘴里的食物,首先要经过牙齿咀嚼,唾液拌和,下咽至胃,由胃受纳。然后经胃之腐熟,分解混匀成食糜,通过“胃气主降”的作用,将食糜运送至十二指肠、空肠,这就是中医所指的“脾运”功能。食物在胃、胰等胃肠激素的作用下,促进胃蛋白酶、胰酶等消化酶的大量分泌,将“水谷精微”中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脂肪酸等营养物质,依赖“脾气主升”的作用,经气、血、津液的运行而输布到全身。这个过程,则可以理解为脾所主“化”的生理作用,由此可见,所谓“脾主运化”,“运”指机械性消化,“化”指化学性消化及其代谢过程而已。
但是,脾胃虽为人体的消化器官,运化水谷精微之枢纽,若要完成饮食营养的消化吸收,合成新的气、血、精、津液的全过程,还必须得依赖心、肝、胆、胰、肺等其他脏腑的相互配合。需要说明的是,中医所讲的脾,并不是西医解剖学中的脾脏,而是既泛指脐周腹部小肠的消化吸收,又概括了胃、肠、肝、胆、胰等消化器官的生理功能。因此,脾胃功能健全,则体丰肤泽,面色红润,四肢强劲,精力充沛;反之则肌肉消瘦,面色萎黄,四肢无力,神疲力乏。“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这是古人用以观察病人病势轻重进退、生死存亡的辨别方法。也就是说人在生病时,只要还能吃饭,表明胃气尚存,气血化源未绝,谓之“有胃气则生”,病势可望由重转轻,预后良好。若病到已不能进食,标志胃气已绝,气血生化无源,便是“无胃气则死”,病热将由轻转重,逐渐恶化,危及生命。
所以中医古书《内经》说“安谷者昌,约谷者亡。”例如三国时代的蜀国丞相诸葛亮,他之所以活了54岁就死了,主要在于他平日政事烦多,操心费力,又长期进食甚少,导致思虑伤脾、营养不足、胃气衰败的缘故。这就告诫人们:若不注意日常的饮食起居,不护养胃气,就有可能损害健康,缩短寿命。中医认为,导致脾胃疾病的原因,不外乎饮食不节、寒热不适,或情志郁闷、忧思困脾等因素,因此预防上亦要从节饮食、适寒热、畅情志这三方面做起。
《脾胃论》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
中医学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这是指吃到嘴里的食物,首先要经过牙齿咀嚼,唾液拌和,下咽至胃,由胃受纳。然后经胃之腐熟,分解混匀成食糜,通过“胃气主降”的作用,将食糜运送至十二指肠、空肠,这就是中医所指的“脾运”功能。食物在胃、胰等胃肠激素的作用下,促进胃蛋白酶、胰酶等消化酶的大量分泌,将“水谷精微”中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脂肪酸等营养物质,依赖“脾气主升”的作用,经气、血、津液的运行而输布到全身。这个过程,则可以理解为脾所主“化”的生理作用,由此可见,所谓“脾主运化”,“运”指机械性消化,“化”指化学性消化及其代谢过程而已。
但是,脾胃虽为人体的消化器官,运化水谷精微之枢纽,若要完成饮食营养的消化吸收,合成新的气、血、精、津液的全过程,还必须得依赖心、肝、胆、胰、肺等其他脏腑的相互配合。需要说明的是,中医所讲的脾,并不是西医解剖学中的脾脏,而是既泛指脐周腹部小肠的消化吸收,又概括了胃、肠、肝、胆、胰等消化器官的生理功能。因此,脾胃功能健全,则体丰肤泽,面色红润,四肢强劲,精力充沛;反之则肌肉消瘦,面色萎黄,四肢无力,神疲力乏。“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这是古人用以观察病人病势轻重进退、生死存亡的辨别方法。也就是说人在生病时,只要还能吃饭,表明胃气尚存,气血化源未绝,谓之“有胃气则生”,病势可望由重转轻,预后良好。若病到已不能进食,标志胃气已绝,气血生化无源,便是“无胃气则死”,病热将由轻转重,逐渐恶化,危及生命。
所以中医古书《内经》说“安谷者昌,约谷者亡。”例如三国时代的蜀国丞相诸葛亮,他之所以活了54岁就死了,主要在于他平日政事烦多,操心费力,又长期进食甚少,导致思虑伤脾、营养不足、胃气衰败的缘故。这就告诫人们:若不注意日常的饮食起居,不护养胃气,就有可能损害健康,缩短寿命。中医认为,导致脾胃疾病的原因,不外乎饮食不节、寒热不适,或情志郁闷、忧思困脾等因素,因此预防上亦要从节饮食、适寒热、畅情志这三方面做起。
《脾胃论》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
▼ "脾胃为生命之本,养生从健脾养胃开始" 的相关文章:
小儿内伤脾胃病证治
小儿脾胃疾病是临床外感病以外最常见的疾病,小儿脾常不足,喂养上应注意乳贵有时,食贵有节,若饮食不知节制,或喂养不当,过食肥甘、甜腻、冷饮及不易消化等食物,致伤脾胃生积滞之病者甚为常见,如胃痛、腹痛、厌食、腹泻、食积发热等症。脾胃损伤,内生积滞,或食积化热,或有肺脾气虚,表虚不固,又易兼感六淫时邪,故民间有“停食”“着凉”之说。对此类疾病,孔老的治疗很有次第,试述如下。若脾胃损伤不重,积滞较轻者,仅有食欲不振,脘腹不舒,舌苔白腻,脉尚缓和者,首先是控制饮食,少食肥甘厚味,用药稍佐助消化之品,如焦三仙、炒谷稻芽、鸡内金等,三分治,七分养,以养为主,脾胃自然容易恢复。
积滞再重兼有化热之象者则...
脾胃经脉与病证论
脾胃经脉与病证论足太阴脾经脉,起于足大趾尖端,沿大趾内侧白肉际,过大趾本节后的核骨(半圆骨),上行足内踝前方,再上腿肚,沿胫骨内侧后方,穿过足厥阴肝经的前面,上行股内侧的前缘,直抵腹内,入属脾脏,联络胃腑,上过膈膜,挟行咽喉部,连于舌根,散于舌下。
有一支脉,从胃别行,上过膈膜,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脉相衔接。外界因素影响发病,症见舌根发硬,食则作呕,胃脘疼痛,腹内作胀,频频噫气,如果解了大便,或得矢气,就觉轻松得多,并有身体痠重症状。
【1】本经虚寒症:面色萎黄,唇干唇淡,消瘦,浮肿,四肢清冷,见舌根疼痛,身体不能动摇,食物不化,泄泻,心内烦扰,心下掣引作痛,腹痛喜按,大便稀薄或痢疾...
[转罗大伦博客]滋补心脾的妙药——归脾丸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中成药:归脾丸,这个归脾丸在中国的每个药店里基本都有卖的,但是,我们往往不知道它是治疗什么的,我介绍一下,这样大家就能有个了解了。先聊聊这个方子是怎么来的,这个方子,先是南宋的医家严用和出的,这位严用和可是位高人,他字子礼,南宋庐山人,宝佑元年(1253年),集临证三十余年之经验,著成《济生方》十卷,刊刻于世。我们现在药店里面卖的“金匮肾气丸”实际是叫“济生肾气丸”,就是严用和出的方子。
但是严用和的归脾丸的方子还没有完整,到了明代的时候,我们熟悉的另一位高人,薛立斋又给增加了两味药:当归和远志,这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归脾丸了。
薛立斋大家都熟悉了,我在《这才是...
晚上睡觉流口水有可能是脾虚
有人深受晚上睡觉流口水的困扰,第二天一早总是湿了枕头,有没有想过,这竟然是脾虚的症状呢?有些人晚上睡觉流口水是因为脾虚的缘故,脾主肌肉开窍于口。
什么是脾虚?
是中医名词。指脾气虚弱的病理现象。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还有什么其他症状?
脾虚则水谷精微无以传输运化,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就得不到濡养,从而出现面色萎黄、精神疲惫、身倦乏力、食后困倦、食少乏味;或食后作胀,大便溏泻;或...
健脾化瘀利水汤治疗肝硬化腹水54例
健脾化瘀利水汤治疗肝硬化腹水54例江西省樟树市中医院(331200)陈贱平
本人用自拟方健脾化瘀利水汤治疗肝硬化腹水5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4例中,男42例,女12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76岁,平均51岁。第一次出现腹水26例,第二次出现腹水8例,第三次以上出现腹水20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者10年。肝炎后肝硬化腹水36例,酒精性肝硬化腹水18例。纳入诊断标准:(1)既往有病毒性肝炎或嗜酒、营养不良史。(2)有食欲减退,腹胀大,肝区不适。(3)有腹壁静脉曲张或肝掌、蜘蛛痣,腹水征阳性,肝脾肿大或肝萎缩。(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