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在医院自杀,谁之过?

在3月11日上午10时左右,一患者在我院内科住院3天后跳楼自杀。患者系70余岁男性,患“肺心病”长久不愈,经济困难,子女不孝,唯有年迈妻子相伴,多次向他人流露干脆死了算的念头,当天趁其老伴上卫生间,无人看管之际,自行拔除手上输液器,纵身从病房阳台跃下……就在患者自杀后不久,自称其子女的家属成批来院闹个不停……
死者家属认为,病房阳台没有防护措施,病人死在医院内,就是医院的责任,索赔20万。医院认为,在患者住院期间,医生护士没有违反诊疗护理常规,患者在住院期间也从未向医生护士透露过有自杀的念头,并无异常的行为举止,我们只是在事后向死者病友和一些家属了解到其平时就有自杀的念头,医院不存在过错,拒绝赔偿。在派出所和第三方调解组的介入下,家属最终承认是自己的过错,接受了医院只给予2000元的人道主义“代烛”钱,把尸体等搬离医院。注:“代烛”是本地办丧事的一种习俗,类似于慰问金之类的东西。
目前在我国,病人在医院发生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各方对责任由谁承担看法不一。病人家属因此围攻医院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法院判决的标准也不统一。笔者认为,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发生自杀,不管是在医院,还是在家里,或是在社会的某一个角落,都是难以避免的,医院只有对其疾病进行规范诊疗的义务,没有承担自杀者的死亡赔偿责任。
第一,病人自杀的原因是什么?
纵观全国各地的病人自杀事件,病人一般会选择这样的自杀方式:跳楼自杀、自缢自杀、选择锐器割腕自杀等等。对于患者自杀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种:
1,患者因病备受折磨,特别是一些慢性病,或是一些难治病,或是一些癌症患者,因为疾病长期迁延不愈,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医治,却起不到意想的效果,直至心生懊悔,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甚至产生严重的抑郁症或厌世心理而自杀。
2,患者在求医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财力,导致自己或家庭处于因病返贫或致贫的状态中。看到为了给自己治病,幸福美满的家庭已不复存在,家人还要背负着强大的经济负担,为避免给家庭带来更大的困难,患者不得已而自杀。
3,患者系精神类疾病患者。精神病人包括抑郁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病人等等,患者往往会有出现严重的幻觉、妄想,或人格障碍的可能,容易冲动,有较强的自杀观念,家属或医务人员一旦不注意,患者极有可能会发生非自控性自杀。
4,综合性原因。患者自杀的原因可能前面三个原因都有,因为一时想不开而自杀。很明...

▼ "病人在医院自杀,谁之过?" 的相关文章:

30例康复期精神疾病患者自杀原因分析

           30例康复期精神疾病患者自杀原因分析
                              四川精神卫生杂志 09;2
  陈福新
自杀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

自杀的驱动力由什么引起?厌食症验证自杀理论

  在2006年底和2007年初的几个月,有一名网名为Kristi4的妇女成了厌食症讨论社区的最知名会员。作为生活杂志网一个博客的管理员,她曾给予人们忠告和鼓励,并坦率地写出自己的思想斗争。到了后来,一个星期五的夜晚,在一连串说明她正在计划做的事情后,Kristi4服用超剂量的处方安眠药、肌肉松弛剂和止疼药自杀了。

  她的死只是所有心理学统计的一个悲剧数据点而已。人们早就知道,厌食症在心理疾病中死亡率最高:患厌食症的病人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人死于与该病有关的原因。但是,现在人们只是知道,很多厌食症病人并不是饿死的,而是自杀。厌食症病人自杀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群的50~60倍,没有任何一种疾病人群有...

自杀背后的社会问题(下)

 
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db6f17774ad3337d
自杀背后的社会问题(下)/ CoChina
2010-07-09 23:50 |
 
此文是Co-China论坛主办的第11场活动“突发事件报道工作坊”第三部分的文字稿,此文版权归Co- China论坛所有,个人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和 Co-China论坛活动文字稿,媒体转载请发电邮至:co.china.online.email@gmail.com
 
第三节:自杀背后的社会问题(下)
 
...

当你的孩子身边有人自杀,家长可以做点什么?


   今天一个学习过心理学的朋友在网上和我交流,说她的儿子最近说话有些混乱了,原因是儿子在八月份的时候参加了一个同学的葬礼,这个同学是自杀身亡的。具体情况不是很清楚,因为她当时不想强化孩子的负性情绪,所以没有问也没有听孩子说话,我听了很生气,问她:“你心理学白学了啊?怎么可以不听儿子说话呢?怎么可以对这事不关注呢?”
    生气归生气,还是需要给她一些支持的,否则她的儿子可就麻烦了。
    因此,我想到了最近正是学生们的期末考试,不知道各位家长们在听到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会怎样?家长们可曾想过带给孩子的巨...

《复旦32岁女教师患乳腺癌》有感于“三十岁现象”的蔓延

近期偶然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复旦三十二岁女教师患乳腺癌,感叹“买房买车买不到健康”!唏嘘不已。何以在现代社会下,优秀的青年人总是“前仆后继”地付出巨大的身体代价。
早在七八年前,我们就在深圳发现三十岁上下优秀的年青女性,突兀地表现出了一个乳腺癌高发年龄段。当时我的博士生曹某就咨询我,为何会如此?我从社会、文化、心理角度做了个解读:这些女孩往往都是内地最优秀的大学生,要强、能力也强,不服输,抗压能力亦不错,一心争强好胜!大学毕业后就在深圳闯荡。经过五六年、七八年拼搏,或许获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却付出了一些代价。何也?因为在深圳这样的“爱拼才能赢”的文化氛围重压下,这些很优秀的女性,一方面争强好胜...
E健网知识分享 © 201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