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32岁女教师患乳腺癌》有感于“三十岁现象”的蔓延
近期偶然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复旦三十二岁女教师患乳腺癌,感叹“买房买车买不到健康”!唏嘘不已。何以在现代社会下,优秀的青年人总是“前仆后继”地付出巨大的身体代价。
早在七八年前,我们就在深圳发现三十岁上下优秀的年青女性,突兀地表现出了一个乳腺癌高发年龄段。当时我的博士生曹某就咨询我,为何会如此?我从社会、文化、心理角度做了个解读:这些女孩往往都是内地最优秀的大学生,要强、能力也强,不服输,抗压能力亦不错,一心争强好胜!大学毕业后就在深圳闯荡。经过五六年、七八年拼搏,或许获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却付出了一些代价。何也?因为在深圳这样的“爱拼才能赢”的文化氛围重压下,这些很优秀的女性,一方面争强好胜,另一方面工作压力太大,又往往习惯于压抑自我!她们的生活充满了压力与坎坷;植物神经功能与内分泌始终处于紊乱状态,雌激素分泌异常,可能表现为不典型的月经紊乱。久而久之(5~8年之后),就出问题了!作为雌激素的靶器官——乳腺就受不了了!癌变了!
为什么在深圳特别容易高发呢?因为深圳是个移民城市,它缺乏一种本土文化的厚实支撑,一般当地人在本土不太容易这么早生上这个病。就像这个女主人公一样,也是外地来上海打拼的!因为当地人至少在郁闷、挫折后,回到家庭,家庭亲友可以给予支撑;当身处外地以后,这种社会支持就薄弱多了!毕竟同事之间无法及时获得这种支撑!而且这些优秀女性又比较好强,不愿在同事之间流露出这种偏差,更不愿意向老家的父母等述说,怕引起他们的担忧!因此高压而无法及时彻底的释放,极易导致长期的植物神经——内分泌轴功能紊乱,雌激素的持续分泌异常,最终乳腺这个靶器官,就伤得不轻了!
乳腺癌是人体最古老的癌症。它往往受到雌激素的影响。现代人由于本身的特点(较以前动物脂肪类的摄入大大增加),又加上晚婚少育,乳腺受到持续的刺激,却得不到婚育等的释放。因为养育孩子的过程当中,对雌激素是个大调整的过程!原来聚积起来的能量可以释放出来;特别是哺乳。所以,现代女性到了三十岁还没有哺乳,没有“释放”的机会,就导致了乳腺癌病症的急剧增多。
归纳这些失误,我们认为有三大机理,一个是生活压力太大了,加上性格特别要强,始终把“弦”绷得紧紧的;第二个,本身不善于释放,不会张弛结合;第三、又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
这一令人扼腕的悲剧常常令我们感叹不已,那么怎么改变?笔者认为:第一,每个人一踏入社会以后,就要意识到...
早在七八年前,我们就在深圳发现三十岁上下优秀的年青女性,突兀地表现出了一个乳腺癌高发年龄段。当时我的博士生曹某就咨询我,为何会如此?我从社会、文化、心理角度做了个解读:这些女孩往往都是内地最优秀的大学生,要强、能力也强,不服输,抗压能力亦不错,一心争强好胜!大学毕业后就在深圳闯荡。经过五六年、七八年拼搏,或许获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却付出了一些代价。何也?因为在深圳这样的“爱拼才能赢”的文化氛围重压下,这些很优秀的女性,一方面争强好胜,另一方面工作压力太大,又往往习惯于压抑自我!她们的生活充满了压力与坎坷;植物神经功能与内分泌始终处于紊乱状态,雌激素分泌异常,可能表现为不典型的月经紊乱。久而久之(5~8年之后),就出问题了!作为雌激素的靶器官——乳腺就受不了了!癌变了!
为什么在深圳特别容易高发呢?因为深圳是个移民城市,它缺乏一种本土文化的厚实支撑,一般当地人在本土不太容易这么早生上这个病。就像这个女主人公一样,也是外地来上海打拼的!因为当地人至少在郁闷、挫折后,回到家庭,家庭亲友可以给予支撑;当身处外地以后,这种社会支持就薄弱多了!毕竟同事之间无法及时获得这种支撑!而且这些优秀女性又比较好强,不愿在同事之间流露出这种偏差,更不愿意向老家的父母等述说,怕引起他们的担忧!因此高压而无法及时彻底的释放,极易导致长期的植物神经——内分泌轴功能紊乱,雌激素的持续分泌异常,最终乳腺这个靶器官,就伤得不轻了!
乳腺癌是人体最古老的癌症。它往往受到雌激素的影响。现代人由于本身的特点(较以前动物脂肪类的摄入大大增加),又加上晚婚少育,乳腺受到持续的刺激,却得不到婚育等的释放。因为养育孩子的过程当中,对雌激素是个大调整的过程!原来聚积起来的能量可以释放出来;特别是哺乳。所以,现代女性到了三十岁还没有哺乳,没有“释放”的机会,就导致了乳腺癌病症的急剧增多。
归纳这些失误,我们认为有三大机理,一个是生活压力太大了,加上性格特别要强,始终把“弦”绷得紧紧的;第二个,本身不善于释放,不会张弛结合;第三、又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
这一令人扼腕的悲剧常常令我们感叹不已,那么怎么改变?笔者认为:第一,每个人一踏入社会以后,就要意识到...
▼ "《复旦32岁女教师患乳腺癌》有感于“三十岁现象”的蔓延" 的相关文章:
自杀背后的社会问题(下)
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db6f17774ad3337d
自杀背后的社会问题(下)/ CoChina
2010-07-09 23:50 |
此文是Co-China论坛主办的第11场活动“突发事件报道工作坊”第三部分的文字稿,此文版权归Co- China论坛所有,个人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和 Co-China论坛活动文字稿,媒体转载请发电邮至:co.china.online.email@gmail.com
第三节:自杀背后的社会问题(下)
...
大学生自杀的原因
大学生自杀的原因1.心理疾病。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研究显示,引发自杀的第一诱因是严重的抑郁症,我国年轻人尤其是拥有大学学位的人在抑郁症患者当中占有极高的比例。哈佛大学精神病研究者阿瑟·克莱因曼认为,年轻人缺乏应对困难的经验,容易患抑郁症并由此引发更严重的心理危机
2.恋爱失败。南京危机干预中心的调查显示,恋爱失败占大学生自杀原因的44.2%。
3.学习压力。南京危机干预中心的调查显示,学习压力占大学生自杀原因的29.8%。这是我国教育体制,教育方式的悲剧。读死书,死读书,大量的死记硬背,无谓地消耗着年轻生命。每个考试对他们等于过“鬼门关”。...
每天近18名老人自杀 老年人成美国自杀率最高人群
老年人是美国自杀率最高的人群。据美国网站“健康地带”数据显示,美国每年有6300多名老人自杀,即每天有近18名老人自杀。这一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近日,美国纽约举行医学研讨会,指导人们如何从老人的日常表现中发现自杀苗头,并加以正确疏导,从而降低老人自杀率。 情况严重 纽约布朗克斯蒙蒂菲奥里医学中心老年精神病学主任加里•肯尼迪是此次研讨会的组织者。他对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说,美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案例分析】男孩服“异维A酸胶丸”治青春痘 容貌性格大变终自杀
男孩服“异维A酸胶丸”治青春痘 容貌性格大变终自杀 中国新闻网 2010-07-15 12:37:28一种药物 在美国标注引发“抑郁、幻听、自杀”,而国内的说明书仅有“精神症状、抑郁”
一个男孩 长期服用这种药治疗“青春痘”,容貌大变、性格大变,最终自杀;父母状告药厂,获赔55000多元
23岁的骁骁(家人对其昵称)家境优越,大学毕业后进入(江苏)宿迁一家医院,成了一名令人羡慕的医生。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男孩却在一个夜晚从高楼上纵身跳下,不治身亡!
悲痛欲绝的骁骁家人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了一种治疗“青春痘”的药。通过大量的调查,并经过美国朋友的帮忙,终于发现了儿子自杀的秘...
六十四、自杀怕死论
《六十四、自杀怕死论》有人会说:既然越怕死越死得快,越不怕死越死不了,那么自杀的人不怕死,为什么却死了。这话听起来好象很对,似乎不怕死第一定律错了。其实心理事物都是逆反的,不是不怕死第一定律错了,而是这句话错了。错就错在一般人都认为自杀者不怕死,他都自己去死了还能怕死吗?他要怕死还会自己去死吗?这话听起来感觉很对,但凡是感觉对的,就是错的,感觉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