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脚先老,养生先养脚
古人认为,人有四根,“鼻根,苗之根;乳根,宗气之根;耳根,神机之根;脚根,精气之根”。说明鼻、耳、乳仅是人体精气的三个凝聚点,而足才是精气的总集点。
脚位于人体位置的最低处,承载着全身的重量,步履轻快,精神充沛,是人体气足神旺的表现,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精神百倍的感觉。而当人感到精神疲惫的时候,往往最先感到腿脚发沉无力。可见脚的健康状况关系到整个人体的健康状况。民间有句俗语,叫做“人老脚先老”。当你为家庭、为事业日夜奔波,渐渐发现上楼不在轻松自在,长路步行脚软腿酸时,衰老随着精、神、气的减少而逐渐逼近。脚部保健则是延缓衰老有养生方法。
在中医的经脉学说中,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均起自于足部,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均止于足部。通过经脉在足底的交接会和,足底与全身脏腑器官密切相连。通过对足部的刺激能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和经脉运行,对全身进行调节。
按揉涌泉
搓揉涌泉穴是足部保健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的足心。唐朝大医学家孙思邈主张“足宜长擦”,长寿皇帝乾隆亲身恭行的“十常”养生法中也有“足常摩”。古代学者陈书林记载了“擦涌泉”的养生术,并谓“先公每夜常自擦脚心至数千,是以晚年步履轻便”。苏东坡每日睡前必行之事,闭目盘膝按揉脚心。
涌泉穴为什么被如此重视,又具有什么保健功效呢?人之先天根于肾,涌泉为肾经起始穴位,如泉水之涌出,为精气之所发。因此涌泉具有滋肾水、降虚火,镇静安神、健脾和胃、益肾利尿、舒肝明目、健足之功效。
指擦涌泉:以左手拇指螺纹面,紧贴右足涌泉穴皮肤,稍用力下压,持续作往返摩擦,以右手擦左足涌泉穴,每天睡前、醒后各一次,可反复摩擦30至50次,以足心感到发热为度。此法用力专于涌泉穴,刺激量比较大,舒肝降压、益肾利尿作用显著。
按揉脚趾
足趾部是足三阴经与足三阳经经气交接的地方,按照全息理论,五足趾反应人的大脑及面部窍穴。用右手拇指、食指捏住左脚大趾,各个方向揉捏之后,轻轻拽拉。其余四趾同法。然后用左手揉捏右脚趾。
足趾距离心脏最远,末梢循环差,揉捏脚趾有助于促进脚部血液循环,有助于...
▼ "人老脚先老,养生先养脚" 的相关文章:
泡脚好处和中医药方大全
我国民间諺语有“天天洗脚,胜过吃药”之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喜欢睡前洗脚,长期坚持。他曾作诗::“老人不复事农桑,点数鸡豚亦未忘,洗脚上床真一快,稚孙渐长解烧汤。夜眠濯足而卧,四肢无冷疾”。这些诗句细说泡脚的益处。如果在泡脚水中加一些中药,益处更加明显。首先,中药泡脚能促进血液循環。脚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负担最重,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血液循环不好。医学典籍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那些经常感覚手脚冰凉的人,泡脚是一个极好的保健方法。泡脚水里加入一些舒筋活血的中药,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皮肤黏膜透皮吸收,渗透到血液,促进气血运行,改善体内新陈代谢...
敲击脚底消疲劳
每晚临睡时只要用拳头“咚咚”地敲击脚底,就可以消除一天的疲劳。脚底与人体器官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敲击对脚底给予适度的刺激,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内脏功能得到增强,全身的精力也恢复了。
正确的脚底敲击法,是以脚掌心为中心,有节奏地进行敲击,以稍有疼痛感为度。可以盘腿坐在床上或椅子上,把一只脚放在另一条腿的膝盖上进行敲击。每只脚分别敲击100次。但是可不用力过度,以免引起出血。
单脚站立强内脏
乘坐公交车上下班,是锻炼脚底的良好机会。锻炼方法也非常简单,就是采取“金鸡独立”的姿势,踮着脚尖立着。初时也许很不习惯,而且感到非常痛苦,那么,可以先让双脚跟稍微离开地...
胸部刀刺伤失血性休克抢救一例,小肠癌切除术一例
早晨查房,我不停的唠唠叨叨,磨磨唧唧,我都烦我自己了。但是有些事情,就要说,有些事情,必须得管。我就是个坏人了。但是病房不狠抓,要出人命了就麻烦了。病人无缘无故高血钾,达到了5.5mmol/L,竟然两天不处理,这还了得?
正准备查房结束后查病历,突然来了胸部个刀刺伤的病人,胸腔积液,血压100/50。曹主任给他做闭式引流去了。我继续准备查病历。没过几分钟引流出1000多鲜红的血液,很快血压进行性下降。我赶紧跑过去给他做了个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招呼所有的护士过来用手加压输液输...
怎样泡脚最健康:晚上9点泡脚最养肾
我国传统中医理论早就有“一年四季沐足:春天洗脚,开阳固脱;夏天洗脚,暑热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蠕;冬天洗脚,丹田湿灼”的记载。但是泡脚有益的前提是正确地泡,包括水温、时长等等。此外泡脚也不是百无禁忌的,一些特殊人群和某些特殊情况下不宜泡脚。
泡脚最佳时长:泡脚时间以30~45分钟为宜,每天或隔天泡1次即可。
泡脚最佳水温:泡脚的水温一般维持在38℃~43℃为宜。足浴时水深通常要淹过踝部,且要时常搓动。
晚上9点泡脚最养肾
专家建...
天转冷,脚发凉 小心糖尿病足
天转冷,脚发凉 小心糖尿病足
冬季来临,一般人只要随着冷热加减衣服就行了,但糖尿病患者这期间时常感觉手脚发凉、发麻的话,就要引起高度重视,因为这很可能是糖尿病足的信号!
病因揭秘:三大因素形成糖尿病足
1.糖尿病慢性周围血病变
慢性周围血管病变会导致血管管腔逐渐狭窄,足部血压下降,在外伤、感染及气候变化时易引起坏疽。周围血管病变会出现下肢麻木、疼痛、行走距离越来越短等一系列症状。
2.糖尿病慢性周围神经病变
植物神经病变往往导致足部感觉障碍和抵抗力降低,使足部容易受伤,并迅速溃疡、感染;感觉障碍表现为感觉丧失或者异常,比如手、脚特别是足部的麻木,走路时感觉像踩在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