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道】道医学入门(4)
道医学入门
空净
肾的精气不足,包括肾精亏虚和肾气不固两个方面。分述如下:
①肾精亏虚
肾精亏虚,多见于老年精亏或先天不足,也可因久病耗损,后天失养所致。肾精不足,在婴儿时可影响生长发育;在青年时可影响“天癸”的至,而阻碍性腺的发育成熟;在壮年时期,则可导致早衰,性机能减退,而见滑泄、阳萎等病理表现。肾精不足而致脑髓空虚时,可见智力减退,动作迟钝,两足痿弱等病理表现。
②肾气不固
肾气不固,或因幼年精气未充,或因老年肾的精气衰退,或因早婚、性生活不节而耗伤肾气,或因久病肾虚失于固摄而致。肾气不固对肾的生理功能的影响,主要是肾失封藏和对二便失于固摄、肾失封藏,则肾中精气易于流失,而见遗精、滑泄等病理表现;影响肾的纳气功能,可见气浮于上,动辄气急等病理表现。对二便失于固摄,则可见大便滑脱,小便清长,或遗尿,尿有余沥,或二便失禁等病理表现。
)肾的阴阳失调
肾阴和肾阳,是全身阴阳之根本。肾阴,即是真阴,又称元阴,亦即是命门之水;肾阳,即是真阳,又称元阳,亦即命门之火。肾阴和肾阳,分别代表肾的生理功能活动中的寒和热、静和动、降和升、入和出等对立的状态,二者相互制约、相互协调,才能维持肾的生理功能,进行正常的活动。
肾的阴阳失调,主要表现于肾阴亏虚与肾阳不足等两个方面。分述如下:
①肾阴亏虚
肾阴亏虚,多由久病伤阴所致,五脏之火、五志过极化火、邪热久留化火,不仅可损耗各脏之阴,日久必耗肾阴而致肾阴亏虚。肾阴亏虚,则肾阳( 命门之火) 失制,相火亢盛,以至阴虚内热、阴虚火旺。也可由于失血耗液,或过服温燥壮阳之品,或房劳过度而致相火妄动,进而耗损肾阴,而致阴虚火旺。当阴虚内热和阴虚火旺时,可见形体消瘦、五心烦热、骨蒸潮热、颧红、盗汗以及舌红少苔、脉虚细而数等病理表现。
②肾阳不足
肾阳不足,实际上即是命门火衰,但在临床辨证中则有程度轻重之别。肾阳不足,多由心、脾阳虚及肾,损耗肾阳所致;亦可由房劳过度,肾阳损耗所致。阳虚则阴寒内生,因而有明显的寒象。
肾阳虚损对肾的生理功能影响,主要表现在生殖机能的减退或水液代谢机能的减退,而见阳萎、精冷不育,或水肿等病理表现。阳虚火衰,无以温煦脾阳,脾肾阳虚,则...
空净
肾的精气不足,包括肾精亏虚和肾气不固两个方面。分述如下:
①肾精亏虚
肾精亏虚,多见于老年精亏或先天不足,也可因久病耗损,后天失养所致。肾精不足,在婴儿时可影响生长发育;在青年时可影响“天癸”的至,而阻碍性腺的发育成熟;在壮年时期,则可导致早衰,性机能减退,而见滑泄、阳萎等病理表现。肾精不足而致脑髓空虚时,可见智力减退,动作迟钝,两足痿弱等病理表现。
②肾气不固
肾气不固,或因幼年精气未充,或因老年肾的精气衰退,或因早婚、性生活不节而耗伤肾气,或因久病肾虚失于固摄而致。肾气不固对肾的生理功能的影响,主要是肾失封藏和对二便失于固摄、肾失封藏,则肾中精气易于流失,而见遗精、滑泄等病理表现;影响肾的纳气功能,可见气浮于上,动辄气急等病理表现。对二便失于固摄,则可见大便滑脱,小便清长,或遗尿,尿有余沥,或二便失禁等病理表现。
)肾的阴阳失调
肾阴和肾阳,是全身阴阳之根本。肾阴,即是真阴,又称元阴,亦即是命门之水;肾阳,即是真阳,又称元阳,亦即命门之火。肾阴和肾阳,分别代表肾的生理功能活动中的寒和热、静和动、降和升、入和出等对立的状态,二者相互制约、相互协调,才能维持肾的生理功能,进行正常的活动。
肾的阴阳失调,主要表现于肾阴亏虚与肾阳不足等两个方面。分述如下:
①肾阴亏虚
肾阴亏虚,多由久病伤阴所致,五脏之火、五志过极化火、邪热久留化火,不仅可损耗各脏之阴,日久必耗肾阴而致肾阴亏虚。肾阴亏虚,则肾阳( 命门之火) 失制,相火亢盛,以至阴虚内热、阴虚火旺。也可由于失血耗液,或过服温燥壮阳之品,或房劳过度而致相火妄动,进而耗损肾阴,而致阴虚火旺。当阴虚内热和阴虚火旺时,可见形体消瘦、五心烦热、骨蒸潮热、颧红、盗汗以及舌红少苔、脉虚细而数等病理表现。
②肾阳不足
肾阳不足,实际上即是命门火衰,但在临床辨证中则有程度轻重之别。肾阳不足,多由心、脾阳虚及肾,损耗肾阳所致;亦可由房劳过度,肾阳损耗所致。阳虚则阴寒内生,因而有明显的寒象。
肾阳虚损对肾的生理功能影响,主要表现在生殖机能的减退或水液代谢机能的减退,而见阳萎、精冷不育,或水肿等病理表现。阳虚火衰,无以温煦脾阳,脾肾阳虚,则...
▼ "【丹道】道医学入门(4)" 的相关文章:
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金诃藏医馆xx6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1、肝胃郁热证:证见口中泛酸,胃脘胀痛,两胁胀闷,嗳腐酸臭,口干口苦,心烦易怒,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此为肝胃郁热,胃失和降。治用清肝泄火、和胃降逆法,方用左金丸加减:黄连6g,吴茱萸5g,栀子10g,黄芩10g,乌贼骨20g,煅瓦楞30g。
2、肝胃不和证:证见反酸嗳气,两胁胀痛,胃脘胀满,胸骨后疼痛,食欲不振,大便不畅,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此为肝气郁结,胃失和降。治宜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g,白芍10g,陈皮10g,枳壳10g,香附10g,川芎10g,炙甘草5g。
3、脾虚气滞证:证见反...
病因辩证
病因辨证是以中医病因理论为依据,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分析,识别疾病属于何种因素所致的一种辨证方法。病因辨证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可分为六淫疫疠、七情、饮食劳逸以及外伤四个方面,其中六淫、疫疠属外感性病因,为人体感受自然界的致病因素而患病。七情为内伤性病因,常使气机失调而致病。饮食劳逸则是通过影响脏腑功能,使人生病。外伤属于人体受到外力损害出现的病变。
一、六淫、疫疠证候 六淫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来的致病邪气。六淫的致病特点:一是与季节和居住环境有关,如夏季炎热,患暑病的人多;久居潮湿之地,易感受湿邪;二是六淫属外邪,多经口鼻、皮毛侵入人体,病初常见表证;三是六淫常相合致病,而在疾病...
武汉肠胃医院|中西治疗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了怎么办?下面武汉胃肠医院的专家为大家介绍西医与中医的治疗方法。
一、西医药治疗
(1)一般治疗:首先去除外因,即停止一切对胃有刺激的饮食和药物,酌情短期禁食,或进流质饮食。急性腐蚀性胃炎除禁食外,适当禁诜胃、禁催吐,立即饮用蛋清、牛奶、食用植物油等;再去除内因,即积极治疗诱发病,如急性感染性胃炎应注意全身疾病的治疗,控制感染,卧床休息等。
(2)抗苗治疗:急性单纯性胃炎有严重细菌感染者,特别是伴有腹泻者可用抗菌治疗。常用药:黄连素o.3g口服,每日3次;氟哌酸0。1—O.2g口服,每日3次;庆大霉素8万u,肌肉注射,每日2次。急性感染性胃炎可根据全身感染的情况,选择敏感的抗菌素以...
关于中医脾胃病论之:食滞内停病症初识
关于中医脾胃病论之:食滞内停病症初识脾和胃是管理仓库的官,储藏营养的场所,再由小肠管理接受,消化的东西,由此运输。胃是五脏六腑之海,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脾喜燥恶湿。胃恶燥喜润。脾胃之间,燥湿相济,经常调和,以维持水谷消化,和输布正常生理功能;《伤寒来苏集》说:“脾为五脏之母。”
医家吴崑说:“脾胃者土也,土为万物之母,诸脏百骸,受气于脾胃,而后能强。若脾胃一亏,则众体皆无以受气,日渐赢弱矣。。。”
食滞内停病症见,脘腹胀满疼痛,拒按,恶食,或嗳腐吞酸,或痛而欲泄,或泄后痛减,舌苔腻,脉象滑等。
分析:食积之证,多系饮食不节,过食暴饮所致,小儿较为多见。宿食停滞肠胃,故脘腹胀满疼痛;食...
拜读祝德军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一文而解惑
拜读祝德军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一文而解惑1 治疗经验
肝实犯脾型:
患者多脾气素虚,加之情志不和,肝气横逆乘脾,脾失健运,清浊不分,混杂而下。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