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不能进补怎么办
由于中医知识的不普及,人们往往喜补畏攻。诚如金元四大家之一张子和所言:“闻攻则不悦,闻补则喜之。”至于医生,张子和认为也如此:“补者人所喜,攻者人所恶。医者与其逆病人之心而不见用,不若顺病人之心而获利也,岂复计病者之死生乎。”因而发出“呜呼,世无真实,谁能别之”之叹。前贤告诫是何等中肯,值此以补为上、进补成风之时,医者大众皆当警省才是。
立冬过后,冬至将临,又到冬令进补时。冬令进补本是中医遵循自然界生物规律而提出的调养身体的一个原则。犹如花果草木冬令培土施肥,来年枝繁叶茂的道理一样。
冬令进补可是来年身体强健,即俗谚所谓“冬令进补,来年打虎”。然而事物有多重性。冬令进补对于终日辛劳,营养又不太充分或不太合理的人群是必要的。这类人,有的不仅冬令要进补,而且平时也要补;而对于那些饱食终日,生活优裕,两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事少身闲者,恐就不太适宜了。我就曾亲见有的人吃补膏仅一两次,就觉心烦气闷,血压升高。有的人还自购人参、鹿茸,泡酒服或炖服,吃后鼻出血……可见补并非人人适用。中医历代医家对此也曾多次作过告诫,谓“补药用之不当,人参犹如毒药;泻药用之得当,大黄可胜金丹”。
中医补法是因虚而设。何谓虚?打个比方,人体犹如一个容器,容器空虚可以装东西进去。容器已满,还硬往里面塞东西,不仅塞不进,还可能把容器塞坏,道理就这么简单。
具体什么样的人不适合补呢?一般有以下几种:
内火偏旺者。表现为:面红气粗,性急易怒,手足心热,口苦心烦或口渴多汗,大便干结,舌上有黄苔。
痰湿壅盛者。表现为:形体肥胖或四肢、脸不胖而肚大腰圆,动则汗出、气促或咳吐大量黄稠痰涎,舌太厚腻。
气滞血瘀者。表现为:胸脘痞闷,肋胀不舒,心情忧郁。面色灰暗,舌苔偏暗等。
食滞不消者。表现为:平素喜食、贪食、适量偏多,食后不消,腹中胀滞,嗳腐酸臭,大便不行,舌苔偏厚。
&nb...
▼ "冬令不能进补怎么办" 的相关文章:
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
概述 肿瘤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疾病,对人民的生命健康威胁很大,在医学领域中是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研究课题。肿瘤学是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防治的学科。全世界每年死于癌症者700万以上,现在癌症患者约3700万,我国每年新发病100万人,死亡80万人,由于过去许多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烈性传染病得到了控制,人均寿命逐渐延长,诊断技术不断提高,人类环境中的致癌因素日渐增多,因此在很多国家,目前癌症居死亡原因首位或每二位。
时至今日,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曾作出巨大贡献的中医药,在癌症的防治研究中,也有其不容忽视的重要性,原因有以下几点:
1.有一定疗效。许多临床资料表明,一些肿瘤经中...
节日特警“胃火”
胃经属于胃,而络属于脾,与脾相表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与胃同居中焦,生理上,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两者互相配合,纳运协调,升降相因,燥湿既济,维持着人体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起着纳化水谷,提取精微,化生气血,滋养全身的作用。是机体和脏腑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胃主受纳与熟腐水谷,以降为和。当胃出现问题,则表现为:纳呆、厌食、胃胀、胃痛、嗳气酸腐、呃逆、恶心、口臭、大便秘结等症状。
胃经旺盛的时间是每天上午的7–9点,也就是人们所称的晨时,古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也就是说,胃是人体生命存续最关...
【转】 胃痛的刮痧疗法
胃痛的刮痧疗法[概述]胃痛又称胃脘痛,由外感邪气,内伤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该病在消化系统中最为常见,人群中发病率最高,西医学中可见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等疼痛。
[病因病机]
1、寒邪客胃 外感寒邪,脘腹受凉,寒邪内客于胃;过服寒凉,寒凉伤中,致使胃气不和收引作痛。
2、饮食伤胃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损伤脾胃,内生食滞,胃气失和而疼痛;五味过极,辛辣无度,肥甘厚腻,饮酒如浆,则蕴湿生热伤脾碍胃,脘闷胀痛。
3、肝气犯胃 忧思恼怒,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阻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发胃痛。
4、...
肝病治疗的主要学术思想
一、肝病治疗的主要学术思想(一)处方思路
1.治疗乙型肝炎应以益气养血、健脾益肾、清热解毒为主,佐以活血化瘀、清热利湿。如益肝泰胶囊系列、肝复欣胶囊系列、丹参强肝胶囊系列。以达到调节免疫功能,打破免疫耐受,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保护肝功能,阻断和逆转肝纤维化,治疗脾肿大的目的。
2.肝硬化、门脉高压:病机以气虚血瘀、肝络阻塞为主,治宜健脾益肾,益气养血,活血化瘀、行气通络。益气养血结合活血化瘀法,比单纯活血化瘀效果要好;疏肝通络结合活血软坚比单纯活血软坚对缓解门脉高压疗效更佳。常用中药健脾益气、养血补血药如人参、黄芪、白术、鸡血藤、白芍、首乌等;活血化瘀药如丹参、鳖甲、红花、桃仁、土元、...
【丹道】道医学入门(4)
道医学入门空净
肾的精气不足,包括肾精亏虚和肾气不固两个方面。分述如下:
①肾精亏虚
肾精亏虚,多见于老年精亏或先天不足,也可因久病耗损,后天失养所致。肾精不足,在婴儿时可影响生长发育;在青年时可影响“天癸”的至,而阻碍性腺的发育成熟;在壮年时期,则可导致早衰,性机能减退,而见滑泄、阳萎等病理表现。肾精不足而致脑髓空虚时,可见智力减退,动作迟钝,两足痿弱等病理表现。
②肾气不固
肾气不固,或因幼年精气未充,或因老年肾的精气衰退,或因早婚、性生活不节而耗伤肾气,或因久病肾虚失于固摄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