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麻醉
先天性心脏缺损多种多样目前已知100余种,但临床较常见者仅10余种。小儿心血管系统发育成熟很快,5岁左右心血管生理及对药物的反应基本类似于成人。先天性心脏缺损常引起患儿心血管系统发育异常,每一心脏缺损在麻醉中有其特殊问题。先心病患者的存活有赖于循环系统病理生理与代偿机制间的微妙平衡,但是该代偿机制常导致心肺储备降低。因此,全面了解先天性心脏缺损的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及各种麻醉用药对心肌功能、肺循环、体循环和交感神经系统张力的影响,是管理好小儿先心病手术麻醉的基础。
一 正常新生儿和婴幼儿心血管呼吸生理
(一)过渡循环
出生后肺脏取代了胎盘作为婴儿气体交换器官,标志着小儿心脏和循环系统开始由胎儿型向成人型过渡。通常健康新生儿在出生时可很好的耐受这些变化,并通过自身调节适应正常发育过程出现的变化(表1)。
正常新生儿在出生时左、右心室在大小和室壁厚度方面大致相等,右室较左室稍重。在妊娠26周到30周左右,通过右心血流较通过左心血流多30%。出生后左室容量负荷和后负荷均明显增加,而右室容量负荷仅轻度增加后负荷则持续降低。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左室壁厚度开始增加,在生后4周超过右室壁厚度。进入童年期不久,左室重量接近右室重量的2倍,基本与成人左、右心室重量关系相同。生后胎盘消失全身血管阻力增加,每搏量和射血分数增加使心排血量增加。在生后24小时心排血量达最大,此后保持稳定或轻微降低。
新生儿开始呼吸后肺血管阻力降低75%,而肺血流增加450%。肺动脉压力在生后24小时由70/45mmHg降到50/30mmHg,数天后降到30/12mmHg。肺动脉大小和数量在生后两个月内迅速增加,同时肺泡数量也迅速增加。肺动脉中层厚度在生后10天开始降低并持续至三个月。一些血管活性物质如缓激肽、前列腺素E1、E2和I2及内皮依赖性血管松驰因子等也可引起围产期肺血管扩张。氧、肺呼吸和肺血流的增加使肺或血管内皮细胞合成血管活性物质的能力加强。因此,在生后3~6周内肺血管阻力呈现进行性降低。
由于动脉血氧分压增高、神经反射或血管活性物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动脉导管一般在生后10~15小时内关闭。卵圆孔在生后不久也出现生理性关闭,但在生后第一天可能...
一 正常新生儿和婴幼儿心血管呼吸生理
(一)过渡循环
出生后肺脏取代了胎盘作为婴儿气体交换器官,标志着小儿心脏和循环系统开始由胎儿型向成人型过渡。通常健康新生儿在出生时可很好的耐受这些变化,并通过自身调节适应正常发育过程出现的变化(表1)。
正常新生儿在出生时左、右心室在大小和室壁厚度方面大致相等,右室较左室稍重。在妊娠26周到30周左右,通过右心血流较通过左心血流多30%。出生后左室容量负荷和后负荷均明显增加,而右室容量负荷仅轻度增加后负荷则持续降低。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左室壁厚度开始增加,在生后4周超过右室壁厚度。进入童年期不久,左室重量接近右室重量的2倍,基本与成人左、右心室重量关系相同。生后胎盘消失全身血管阻力增加,每搏量和射血分数增加使心排血量增加。在生后24小时心排血量达最大,此后保持稳定或轻微降低。
新生儿开始呼吸后肺血管阻力降低75%,而肺血流增加450%。肺动脉压力在生后24小时由70/45mmHg降到50/30mmHg,数天后降到30/12mmHg。肺动脉大小和数量在生后两个月内迅速增加,同时肺泡数量也迅速增加。肺动脉中层厚度在生后10天开始降低并持续至三个月。一些血管活性物质如缓激肽、前列腺素E1、E2和I2及内皮依赖性血管松驰因子等也可引起围产期肺血管扩张。氧、肺呼吸和肺血流的增加使肺或血管内皮细胞合成血管活性物质的能力加强。因此,在生后3~6周内肺血管阻力呈现进行性降低。
由于动脉血氧分压增高、神经反射或血管活性物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动脉导管一般在生后10~15小时内关闭。卵圆孔在生后不久也出现生理性关闭,但在生后第一天可能...
▼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麻醉" 的相关文章:
心脏外科权威专家陈鑫的主要学术成就
南京市心血管病医院胸心外科 汪黎明 副主任医师咨询电话 :13701459619
近几年来一直从事胸心血管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成功抢救了大量的病危和病重病人。常规开展了先天性、后天性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瓣膜病和缺血性心脏病的外科手术治疗。多次赴美国进修和培训,目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巨大心脏多瓣膜手术、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都已成为我科的常规手术和成熟技术,并开展了大血管手术,效果满意。现在每年心脏手术量三百余例,其中30-45%为冠状动脉手术。近几年,主要致力与冠状动脉外科,重点主持冠心病外科治疗的系列研究。 1998和1999年分别通过南京电...
祈福医院-心血管内科
祈福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医院重点特色专科之一。拥有国际最先进的诊疗设备。技术力量雄厚,由曾在美国、日本研修心血管疾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国内著名专家、研究生导师、教授及国家级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继承人应诊。是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心血管病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点。设有专科门诊、急诊、病房、介入中心、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CU)。中西医结合治疗、绿色综合治疗及心脏介入治疗相结合是心内科突出特色。 诊疗范围1、缺血性心脏病(冠心...
心衰防治之路-大心脏也会缩小。
心力衰竭防治之路是刘坤申教授30余年来在与心脏病和心力衰竭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因此对心力衰竭防治具有深刻的洞察力,作者结合最近制定的心力衰竭治疗指南,绘声绘色、深入浅出地描述了心力衰竭预防、治疗和养生的方法。书中处处渗透中西医治病的精髓,中华文化溢彩流芳。其中所介绍的“休养生息治心衰,心脏缩小不是梦”的理念,使许多难治性心力衰竭病人起死回生,重返健康和活力。本书既为青年医生、研究生、医学生、开业医生铺设成才之路,也为正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鼓起生活的勇气和战胜疾病的斗志。全书情节生动,内容栩栩如生,处处展现严重心力衰竭可防可治、能够重现健康和活力的光明前景。...
射血分数低于35%的人是心脏性猝死高危者
我国因心衰发生猝死的病人每年超过100万,马季等名人的猝死不仅仅让人们扼脆惋惜,更让社会真切地感受到这已标示心衰成为21世纪的流行病。 许多心脏猝死者猝死在医院之外,突然猝发进展迅速的心衰是防不胜防、难以获救吗?2009全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与临床实践研讨会近日在哈尔滨医科大学二院召开并申明专家共识:心脏射血分数是判别心衰与否的金标准,射血分数低于35%的人是心脏性猝死高危者,这些患者应接受早期防犯干预,以获得最有效的、规范化的保护。对恶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难以奏效,射血分数已在35%高危区域的患者,最重要、最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是什么,根据相关治疗指南,专家们一致推荐,除电击外...
心脏病早期症状特征
常见的心脏病表现:一、先天性心脏病:轻者无症状,查体时发现,蹲踞体征、杵状指(趾)、肺动脉高压、年长儿可有生长发育迟缓。患儿面色苍白,憋气,呼吸困难和心动过速,在鼻尖、口唇、指(趾)甲床明显紫绀。患儿往往发育不正常,表现为瘦弱、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部分有胸痛、晕厥。部分排汗量异常。
二、冠心病:症状表现胸腔中央发生一种压榨性的疼痛,并可迁延至颈、颔、手臂、后背及胃部。发作的其他可能症状有眩晕、气促、出汗、寒颤、恶心及昏厥。严重患者可能因为心力衰竭而死亡。
三、风湿性心脏病: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直至心力衰竭而死亡。
四、...


toutoulam
ZYFTW
a408268167a
afeitongku
exe8080
dandanlan_2009
fanfan188
pan5201314a
shuishixiaogou
wuqionglei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