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麻醉
先天性心脏缺损多种多样目前已知100余种,但临床较常见者仅10余种。小儿心血管系统发育成熟很快,5岁左右心血管生理及对药物的反应基本类似于成人。先天性心脏缺损常引起患儿心血管系统发育异常,每一心脏缺损在麻醉中有其特殊问题。先心病患者的存活有赖于循环系统病理生理与代偿机制间的微妙平衡,但是该代偿机制常导致心肺储备降低。因此,全面了解先天性心脏缺损的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及各种麻醉用药对心肌功能、肺循环、体循环和交感神经系统张力的影响,是管理好小儿先心病手术麻醉的基础。
一 正常新生儿和婴幼儿心血管呼吸生理
(一)过渡循环
出生后肺脏取代了胎盘作为婴儿气体交换器官,标志着小儿心脏和循环系统开始由胎儿型向成人型过渡。通常健康新生儿在出生时可很好的耐受这些变化,并通过自身调节适应正常发育过程出现的变化(表1)。
正常新生儿在出生时左、右心室在大小和室壁厚度方面大致相等,右室较左室稍重。在妊娠26周到30周左右,通过右心血流较通过左心血流多30%。出生后左室容量负荷和后负荷均明显增加,而右室容量负荷仅轻度增加后负荷则持续降低。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左室壁厚度开始增加,在生后4周超过右室壁厚度。进入童年期不久,左室重量接近右室重量的2倍,基本与成人左、右心室重量关系相同。生后胎盘消失全身血管阻力增加,每搏量和射血分数增加使心排血量增加。在生后24小时心排血量达最大,此后保持稳定或轻微降低。
新生儿开始呼吸后肺血管阻力降低75%,而肺血流增加450%。肺动脉压力在生后24小时由70/45mmHg降到50/30mmHg,数天后降到30/12mmHg。肺动脉大小和数量在生后两个月内迅速增加,同时肺泡数量也迅速增加。肺动脉中层厚度在生后10天开始降低并持续至三个月。一些血管活性物质如缓激肽、前列腺素E1、E2和I2及内皮依赖性血管松驰因子等也可引起围产期肺血管扩张。氧、肺呼吸和肺血流的增加使肺或血管内皮细胞合成血管活性物质的能力加强。因此,在生后3~6周内肺血管阻力呈现进行性降低。
由于动脉血氧分压增高、神经反射或血管活性物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动脉导管一般在生后10~15小时内关闭。卵圆孔在生后不久也出现生理性关闭,但在生后第一天可能...
一 正常新生儿和婴幼儿心血管呼吸生理
(一)过渡循环
出生后肺脏取代了胎盘作为婴儿气体交换器官,标志着小儿心脏和循环系统开始由胎儿型向成人型过渡。通常健康新生儿在出生时可很好的耐受这些变化,并通过自身调节适应正常发育过程出现的变化(表1)。
正常新生儿在出生时左、右心室在大小和室壁厚度方面大致相等,右室较左室稍重。在妊娠26周到30周左右,通过右心血流较通过左心血流多30%。出生后左室容量负荷和后负荷均明显增加,而右室容量负荷仅轻度增加后负荷则持续降低。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左室壁厚度开始增加,在生后4周超过右室壁厚度。进入童年期不久,左室重量接近右室重量的2倍,基本与成人左、右心室重量关系相同。生后胎盘消失全身血管阻力增加,每搏量和射血分数增加使心排血量增加。在生后24小时心排血量达最大,此后保持稳定或轻微降低。
新生儿开始呼吸后肺血管阻力降低75%,而肺血流增加450%。肺动脉压力在生后24小时由70/45mmHg降到50/30mmHg,数天后降到30/12mmHg。肺动脉大小和数量在生后两个月内迅速增加,同时肺泡数量也迅速增加。肺动脉中层厚度在生后10天开始降低并持续至三个月。一些血管活性物质如缓激肽、前列腺素E1、E2和I2及内皮依赖性血管松驰因子等也可引起围产期肺血管扩张。氧、肺呼吸和肺血流的增加使肺或血管内皮细胞合成血管活性物质的能力加强。因此,在生后3~6周内肺血管阻力呈现进行性降低。
由于动脉血氧分压增高、神经反射或血管活性物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动脉导管一般在生后10~15小时内关闭。卵圆孔在生后不久也出现生理性关闭,但在生后第一天可能...
▼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麻醉" 的相关文章:
让你全面认识心脏瓣膜病
由于心脏瓣膜(包括瓣叶、腱索及乳头肌)的炎症引起的结构毁损、纤维化、粘连、缩短,粘液瘤样变性,缺血性坏死,钙质沉着或者先天发育畸形,为心脏瓣膜病。最常受累的瓣膜为二类瓣,其次为主动脉瓣。本病多发生于20~40岁青中年,其中2/3为女性,多有风湿热史。在此仅阐述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病变。诊断要点
(一)二尖瓣狭窄:
1左心房代偿期:可无症状。
2左房失代偿期:由于肺瘀血可引起劳力性气促伴咳嗽、咯血。
3右心受累期:体循环瘀血,肝脏大而有压痛,颈静脉怒张,浮肿,腹水,尿少。
4二尖瓣面容(颧赤唇绀),心尖区可触及舒张期震颤,可闻及舒张动后更清楚,第一心音亢进,可闻及二尖瓣开放拍击...
心脏瓣膜病变
概述心脏如同一个动力泵,推动着血液反复循环,为全身脏器提供氧气和营养成分。心脏分为四个腔,位于上方的称为心房,下方的称为心室,心腔之间有瓣膜相隔。正常的心脏有四个瓣膜——主动脉瓣,二尖瓣,肺动脉瓣和三尖瓣,这些瓣膜如同“单向阀门”,保证血液循环向着固定方向流动。瓣膜开放时血液从一个心腔流入下一个心腔;瓣膜关闭时保证血流不会往回流,让血液正常地循环全身。当心脏瓣膜发生结构或功能改变,引起心脏的泵功能受损,即发生了心脏瓣膜病。
病因
心脏瓣膜病的病因有先天性及后天性两类。
先天性:即出生时已发现瓣膜病变,如部分病人主动脉瓣只有两叶,...
心脏病的治疗方法
虽然年龄、性别、家族遗传病史等危险因素难以改变,但是如果有效控制其余危险因素,就能有效预防某些心脏病。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自我管理,建立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心脏病患者而言,至关重要。1954年,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患了严重的心力衰竭。他的私人医生怀特博士建议他改变某些生活方式,如减肥、戒烟,并坚持锻炼等。虽然政务繁忙,艾森豪威尔还是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并坚持不懈。不久后,居然恢复了全日制工作,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由此可见,科学的生活方式,不但会预防疾病,还可能减轻疾病程度,病人的生活质量也完全有可能恢复到患病前的水平,甚至比以前更健康。
 ...
射血分数低于35%的人是心脏性猝死高危者
我国因心衰发生猝死的病人每年超过100万,马季等名人的猝死不仅仅让人们扼脆惋惜,更让社会真切地感受到这已标示心衰成为21世纪的流行病。 许多心脏猝死者猝死在医院之外,突然猝发进展迅速的心衰是防不胜防、难以获救吗?2009全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与临床实践研讨会近日在哈尔滨医科大学二院召开并申明专家共识:心脏射血分数是判别心衰与否的金标准,射血分数低于35%的人是心脏性猝死高危者,这些患者应接受早期防犯干预,以获得最有效的、规范化的保护。对恶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难以奏效,射血分数已在35%高危区域的患者,最重要、最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是什么,根据相关治疗指南,专家们一致推荐,除电击外...
心脏外科权威专家陈鑫的主要学术成就
南京市心血管病医院胸心外科 汪黎明 副主任医师咨询电话 :13701459619
近几年来一直从事胸心血管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成功抢救了大量的病危和病重病人。常规开展了先天性、后天性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瓣膜病和缺血性心脏病的外科手术治疗。多次赴美国进修和培训,目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巨大心脏多瓣膜手术、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都已成为我科的常规手术和成熟技术,并开展了大血管手术,效果满意。现在每年心脏手术量三百余例,其中30-45%为冠状动脉手术。近几年,主要致力与冠状动脉外科,重点主持冠心病外科治疗的系列研究。 1998和1999年分别通过南京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