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例不典型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心肌梗死(AMI)是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以及实验室检查发现,诊断本病并不困难。但不典型心肌梗死如老年患者,突然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则易导致误诊,漏诊,贻误治疗。为提高心肌梗死的谚治水平,现就不典型心肌梗死89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l -l 一般资料1992年以来,我院共收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95例.其中不典型心肌梗死89例.占30 2%。男63例,女26例。年龄>65岁者67例,<65岁者22例;症状不典型69例.心电图不典型24例,两者均不典型4例。
1- 2 症状不典型本组病例中,以异位疼痛为首发症状者28例(上腹痛伴或不伴恶心、呕吐l7铡,牙痛7例,颈肩痛4例);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22例;以休克、晕厥为首发症状者9铡;以左心衰为首发症状者5例;以心律紊乱为首发症状者4例;以昏迷伴右侧肢体瘫痪为首发症状者1例。
1 -3 心电图不典型 常规导联不出现心肌梗死典型改变者l4例(正后壁心肌梗死11例,右室梗死3铡);心电图仅呈ST—T改变者9例(6~14h后逐渐出现心肌梗死典型心电图改变者6例,心内膜下心肌梗死3例);仅表现为R渡的进行性下降伴sT—T改变者l例。
1 4 全部病例心肌酶谱均增高,其中CK值340-3480 U/L。
1.5 既往病史导致误诊情况: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者39例;有糖尿病病史者l8例;有胆囊毙病史者2例;有脑梗死病史者1例。误诊为牙痛2例;误诊为急性胃炎1例;误谚为脑梗死1铡;正后壁心肌梗死误诊为急性前壁心内膜下梗死1铡。以上病例经相应治疗效果不佳而疑为急性心肌梗死,经反复查全导联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确诊。其余病例经临床密切观察得以确诊。
1.6 转归痊愈85倒,死亡4例。
2 讨论
AMI在欧美常见,世界卫生组织报告1986 、1988 年35 个国家每10 万人口本病年死亡率以瑞典和爱尔兰最高,男性分别为253 . 4 和236 . 2 ,女性分别为154 ....
1 临床资料
l -l 一般资料1992年以来,我院共收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95例.其中不典型心肌梗死89例.占30 2%。男63例,女26例。年龄>65岁者67例,<65岁者22例;症状不典型69例.心电图不典型24例,两者均不典型4例。
1- 2 症状不典型本组病例中,以异位疼痛为首发症状者28例(上腹痛伴或不伴恶心、呕吐l7铡,牙痛7例,颈肩痛4例);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22例;以休克、晕厥为首发症状者9铡;以左心衰为首发症状者5例;以心律紊乱为首发症状者4例;以昏迷伴右侧肢体瘫痪为首发症状者1例。
1 -3 心电图不典型 常规导联不出现心肌梗死典型改变者l4例(正后壁心肌梗死11例,右室梗死3铡);心电图仅呈ST—T改变者9例(6~14h后逐渐出现心肌梗死典型心电图改变者6例,心内膜下心肌梗死3例);仅表现为R渡的进行性下降伴sT—T改变者l例。
1 4 全部病例心肌酶谱均增高,其中CK值340-3480 U/L。
1.5 既往病史导致误诊情况: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者39例;有糖尿病病史者l8例;有胆囊毙病史者2例;有脑梗死病史者1例。误诊为牙痛2例;误诊为急性胃炎1例;误谚为脑梗死1铡;正后壁心肌梗死误诊为急性前壁心内膜下梗死1铡。以上病例经相应治疗效果不佳而疑为急性心肌梗死,经反复查全导联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确诊。其余病例经临床密切观察得以确诊。
1.6 转归痊愈85倒,死亡4例。
2 讨论
AMI在欧美常见,世界卫生组织报告1986 、1988 年35 个国家每10 万人口本病年死亡率以瑞典和爱尔兰最高,男性分别为253 . 4 和236 . 2 ,女性分别为154 ....
▼ "89例不典型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的相关文章:
持久性胸骨后剧痛——心肌梗死
实 例
李先生的父亲70多岁了,身体还挺硬朗,只是血压有点高,经常一个人出去旅游,从来也不要人陪;走起路来又快又稳,讲话也像年轻人似的,速度很快,底气很足。为此李先生很开心。是啊,父母身体健康,是做儿女的最幸福的事情。
可是有一天他突然打电话来说,他父亲觉得心绞痛,含了硝酸甘油可以缓解,可是过几个小时后,又会痛。他问我要再吃点什么药?我忙问这几天是不是累着了,或者生气激动了,还...
黄芪注射液和博尔泰力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2例临床观察
黄芪注射液和博尔泰力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2例临床观察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 曹优文(401520)重庆市合川区合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窦永明(401520)
摘要: 目的:观博尔泰力和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察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心肌炎患者32例,随机为两组:对照组(16例)常规给予能量合剂、大剂量维生素C、聚肌胞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1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博尔泰力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各40 ml分别加入10%葡萄糖液200 ml滴注,qd×15 d治疗。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分别为93.8% 和75%...
美国专利 心血通预防心肌梗塞 无任何副作用
自1900年以来,心脏病被视为美国的第一号杀手。45岁以上的男性6人中有1人,女性8人中有1人,有过心脏病发作或中风史。很多的研究显示,改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及补充适当的营养保健品,对减轻甚至扭转心脏病会有极大的影响。早在20年以前,一般的心脏病治疗大多还是动手术。当时提出心脏病能够预防,而且手术并不是万全之策的言论,会被视为异端邪说;提倡适度的改变饮食和生活方式,加上一些营养保健的方法来预防心脏病,被认为是万万不可的。经过上百万次心脏手术以后,医疗机构开始改变它的行动步骤。今天的医师变得胸襟开阔,愿意采用营养保健品来代替手术,进而推广以饮食、运动和减压法作为他们治疗计划的一部分。
心...
谈牛磺酸对阿霉素所致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牛磺酸( Taurine,Tau) 对阿霉素(adriamycin,ADR)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ADR组)、Tau剂量组(高400 mg·kg-1·d-1、中200 mg·kg-1·d-1、低100 mg·kg-1·d-1),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腹腔注射ADR 2.5 mg·kg-1·w-1,连续4 w,制备大鼠心肌损伤模型。各Tau剂量组腹腔注射ADR第2天灌胃给予相应剂量Tau,连续30 d。应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GOT)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比...人体感染嗜心性病毒—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有时可累及心包和心内膜。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一般以20—30岁最多,男性多于女性,发病以夏秋季节为高。典型的病理变化是心肌细胞或间质局限性或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心肌变性坏死、疤痕愈合。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的广度与深度,差别极大。根据本病病因和临床表现,属于中医“温毒”、“时行毒”、“心悸”、“怔忡”、“胸痹”、“猝死”等范畴。[诊断]
1、典型症状:多数病毒性心肌炎初起有发热,咽痛,全身酸痛,腹泻继而出现胸闷,憋气,心悸,乏力,气短,头晕等症状。
2、重要体征
(1)心率:心率增快,与体温升高不相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