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梅花针防患疾病


梅花针,又名皮肤针。梅花针外形似小锤状,针柄有硬柄和软柄两种规格,硬柄用硬塑做成,弹性小软柄有弹性,一般用牛角做成,长度约15-19cm,一端附有莲蓬状的针盘,下边散嵌着不锈钢短针。根据针的数目多少不同,分别称为梅花针(五支针)、七星针(七支针)、罗汉针(十分支针)。针尖要求不可太锐,应呈松针状,全束针类要平齐,防止偏斜、钩曲、锈蚀和铁损。检查针具时,可用干脂棉轻沾针尖,如针尖有钩曲或有缺损,则棉絮易被带动。
梅花针为丛针浅刺法,是以多支短针浅刺人体一定部位(穴位)的一种针刺方法。它是我国古代“半刺”“浮刺”“毛刺”等针法的发展。《灵枢·官针》:“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梅花针法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使机体恢复正常,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素问·皮部论》说:“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肤,则腠里开,开则邪客于络,络脉满,则注于经,经脉满,则入舍于脏腑也。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这条通路也是针灸、气功、按摩、皮肤用药等治疗疾病的途径,针灸刺激皮肤可以治疗内脏疾病就是这个道理;内脏疾病还可通过此途径在皮肤上出现各种反应,如疼痛、压痛、颜色变化、皮内结节等,这些反应已成为诊断的指标。
总之,皮部是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的所在。皮部即是按十二经脉的外行线为依据,将皮肤划分的十二个区域。它位于体表,对机体有保卫的作用,同时能反映脏腑,经络的病变。反之,通过皮部的治疗亦可以调整脏腑、经络的功能,扶正驱邪。
梅花针疗法之所以可以通过刺激皮表,调整脏腑、经络之气,从而治疗疾病,它的理论依据就是经络学说中的皮部理论。十四经脉各有大的分支,称为十二别络和十五络脉等,还有许多小的分支,称为三百六十五络,各自再分出若干小络,称之为孙络,布满了各经循行范围内的皮肤上,构成了十四个经络分布区域,人体内脏和外界发生联系,有依赖于皮部小络,外界的信息由小络传递于络脉,由络脉传于经脉,再由经脉传入内脏,人体才能根据信息,来调整适应外界变化;脏腑通过此传递线路,将不需要或是多余的气散发到外界,再从外界吸收需要的气(如日月精华之气等),来保持人体机能的阴阳平衡,使人体正常生存;人体也通过此通路执行防御,如卫气不足时,这一通路又成为邪气侵犯人体的主...

▼ "巧用梅花针防患疾病" 的相关文章:

当心偏瘫

 偶尔打嗝是生理现象。医学上称之为“呃逆”,是由于膈肌或肋间肌痉挛而引起的急促吸气,当声带未能及时放松时,就会发出声响。饮食习惯不良、饮食过饱、吞咽动作过多、冷空气刺激等,都可能导致功能性呃逆。精神因素也会引发呃逆,如果呃逆现象严重甚至顽固存在,那就可能是病理性的,往往提示器质性病变,如胃肠神经官能症、胃肠道慢性疾病等消化系统疾病,甚至中枢性疾病——中风。中风是持续性反复打嗝非常常见的病因之一,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中风所以出现打嗝症状,一方面是由于中风后,颅内病变直接或间接影响呼吸中枢、脑干迷走神经核,调控呼吸心跳的延脑血管发生阻...

肝损伤检查事项

肝损伤检查事项
 
  肝损伤检查事项是什么呢?诊断性腹腔穿刺这种方法对诊断腹腔内脏器破裂,尤其是对实质性器官裂伤的价值很大。一般抽得不凝固血液可认为有内脏损伤。但出血量少时可能有假阴性结果,故一次穿刺阴性不能除外内脏损伤。必要时在不同部位、不同时间作多次穿刺,或作腹腔诊断性灌洗以帮助诊断。
 
  长沙163医院专家指出,定时测定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观察其动态变化,如有进行性贫血表现,提示有内出血。
 
  B型超声检查此法不仅能发现腹腔内积血,而且对肝包膜下血肿和肝内血肿的诊断也有帮助,临床上较常用。
 
  X线检查如有肝包...

囊肿

囊肿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囊肿是一种良性疾病,它可以长在人体表面,也可以长在内脏里;囊肿就是长在体内某一脏器、囊状的良性包块,其内容物的性质是液态的。一般来说,常见的囊肿有“肾囊肿”、“肝囊肿”、“单纯性的卵巢囊肿”和“巧克力囊肿”。肾囊肿又分为单纯的孤立性肾囊肿和多囊肾。

编辑本段病因  一 先天性遗传性       囊肿
1.毛根鞘囊肿:过去114度脂腺囊肿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多发性脂囊瘤: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3.皮样囊肿:为先天性生后即有。   4.支气管源性与甲状腺舌骨导管囊肿为先天发育不良异常所致。   5.阴茎...

同孙燕院士在人民网谈肺癌防治


    孙燕,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肿瘤内科治疗专业奠基人,亚洲肿瘤学会主席、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癌症基金会副主席;协和医大名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肿瘤药物临床试验(GCP)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名誉顾问。
 
    195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56年获协和医学院博士学位。医术精湛享誉国内外,通过多年努力使淋巴瘤,小细胞肺癌和睾丸肿瘤的综合治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首先应用现代科学方法阐明了扶正中药的免疫调节作用。发表论文320余篇,编写肿瘤...

继发性肝癌

  继发性肝癌又称转移性肝癌。人体全身的恶性肿瘤,都可随血液、淋巴液转移至肝脏,或直接浸润,形成继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在临床表现中一般只有原来脏器癌症的表现而无肝脏严重受累的症状,病人可有乏力、厌食、多汗、发热、体重下降等表现,肝功能检查甚至在肝脏明显肿大时,仍可能正常,但血清癌胚抗原的检测常明显增高,B超、CT检查可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继发性肝癌的预后一般与原发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预后不佳。可在原发肿瘤治疗基础上行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
  许多脏器的癌肿均可转移到肝,尤以腹部内脏的癌肿如胃癌、结肠癌、胆囊癌、胰腺癌、子宫癌和卵巢癌等较为多见。此外,乳腺、肺、肾、鼻咽等部位的癌肿也可转移到...
E健网知识分享 © 201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