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梅花针防患疾病
梅花针,又名皮肤针。梅花针外形似小锤状,针柄有硬柄和软柄两种规格,硬柄用硬塑做成,弹性小软柄有弹性,一般用牛角做成,长度约15-19cm,一端附有莲蓬状的针盘,下边散嵌着不锈钢短针。根据针的数目多少不同,分别称为梅花针(五支针)、七星针(七支针)、罗汉针(十分支针)。针尖要求不可太锐,应呈松针状,全束针类要平齐,防止偏斜、钩曲、锈蚀和铁损。检查针具时,可用干脂棉轻沾针尖,如针尖有钩曲或有缺损,则棉絮易被带动。
梅花针为丛针浅刺法,是以多支短针浅刺人体一定部位(穴位)的一种针刺方法。它是我国古代“半刺”“浮刺”“毛刺”等针法的发展。《灵枢·官针》:“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梅花针法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使机体恢复正常,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素问·皮部论》说:“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肤,则腠里开,开则邪客于络,络脉满,则注于经,经脉满,则入舍于脏腑也。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这条通路也是针灸、气功、按摩、皮肤用药等治疗疾病的途径,针灸刺激皮肤可以治疗内脏疾病就是这个道理;内脏疾病还可通过此途径在皮肤上出现各种反应,如疼痛、压痛、颜色变化、皮内结节等,这些反应已成为诊断的指标。
总之,皮部是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的所在。皮部即是按十二经脉的外行线为依据,将皮肤划分的十二个区域。它位于体表,对机体有保卫的作用,同时能反映脏腑,经络的病变。反之,通过皮部的治疗亦可以调整脏腑、经络的功能,扶正驱邪。
梅花针疗法之所以可以通过刺激皮表,调整脏腑、经络之气,从而治疗疾病,它的理论依据就是经络学说中的皮部理论。十四经脉各有大的分支,称为十二别络和十五络脉等,还有许多小的分支,称为三百六十五络,各自再分出若干小络,称之为孙络,布满了各经循行范围内的皮肤上,构成了十四个经络分布区域,人体内脏和外界发生联系,有依赖于皮部小络,外界的信息由小络传递于络脉,由络脉传于经脉,再由经脉传入内脏,人体才能根据信息,来调整适应外界变化;脏腑通过此传递线路,将不需要或是多余的气散发到外界,再从外界吸收需要的气(如日月精华之气等),来保持人体机能的阴阳平衡,使人体正常生存;人体也通过此通路执行防御,如卫气不足时,这一通路又成为邪气侵犯人体的主...
▼ "巧用梅花针防患疾病" 的相关文章:
河南肺癌早期的X线诊断
肺癌也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能产生一些激素酶、抗原、胎蛋白等生物性物质、但这些癌肿标记物对检测肺癌尚无应用价值,临床医师对中年以上久咳不愈或出现血痰以及肺部X线检查发现性质未明的块影或炎变的病例,均应提高警惕,高度怀疑肺癌的可能性,及时进行周密检查。(一)X线检查X线检查是诊断肺癌最常用的重要手段。通过X线检查可以了解肺癌的部位和大小。早期肺癌病例X线检查虽尚未能显现肿块,但可能看到由于支气管阻塞引起的局部肺气肿、肺不张或病灶邻近部位的浸润性病变或肺部炎变。中央型肺癌常显示肺叶或一侧全肺不张(图67-14(1)),靠近肺门区边缘不整齐或分叶状肿块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影像。癌肿病灶中心部分坏死形成空...
临床精华
1、甘露醇降低颅内压的机理是什么?
答:静脉注射高渗溶液(如甘露醇)后,可使血液渗透压迅速升高,使脑组织和脑脊液的部分水份进入血液,而使脑组织脱水,起到降低颅内压的作用.故输甘露醇时应快速输入,一般250毫升应在20~30分钟滴完.口服不能起上述作用,故不能口服.
2、快速静脉推注硫酸镁会产生什么后果、如何急救?
答:硫酸镁静脉推注速度过快,可使血液中的镁离子浓度增高,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并有阻断运动神经肌肉与接头等反应,引起血压下降,肢体瘫痪及呼吸麻痹.发生以上情况,应立即停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5%氯化钙注射液解救.
3、静脉推注氨茶碱时要注意...
怎样早期发现肝癌
怎样早期发现肝癌肝癌早期往往没有特别的异常表现,往往被忽视,一旦出现肝区疼痛、消瘦、肝脏肿大的等异常表现而引起重视并确诊为肝癌,此时,肝癌已不是早期,已经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间,早期诊断是原发性肝癌获得早期治疗的前提,一旦肝癌出现了典型症状与体征,诊断并不困难,但往往已非早期。所以,凡是中年以上,特别是有肝病史病人,发现有肝癌早期非特异的临床表现,如上腹不适、腹痛,乏力,食欲不振和进行性肝肿大者应考虑肝癌的可能,要作详细的与肝癌临床有关的定性,定位等检查和观察。一般来说有慢性乙肝和丙肝以及酒精性肝病的患者,应该每半年检查一次肝癌相关指标。
(一)甲胎蛋白测定:是用免疫方法测定产生的胚胎性抗...
同孙燕院士在人民网谈肺癌防治
孙燕,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肿瘤内科治疗专业奠基人,亚洲肿瘤学会主席、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癌症基金会副主席;协和医大名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肿瘤药物临床试验(GCP)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名誉顾问。
195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56年获协和医学院博士学位。医术精湛享誉国内外,通过多年努力使淋巴瘤,小细胞肺癌和睾丸肿瘤的综合治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首先应用现代科学方法阐明了扶正中药的免疫调节作用。发表论文320余篇,编写肿瘤...
继发性肝癌
继发性肝癌又称转移性肝癌。人体全身的恶性肿瘤,都可随血液、淋巴液转移至肝脏,或直接浸润,形成继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在临床表现中一般只有原来脏器癌症的表现而无肝脏严重受累的症状,病人可有乏力、厌食、多汗、发热、体重下降等表现,肝功能检查甚至在肝脏明显肿大时,仍可能正常,但血清癌胚抗原的检测常明显增高,B超、CT检查可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继发性肝癌的预后一般与原发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预后不佳。可在原发肿瘤治疗基础上行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许多脏器的癌肿均可转移到肝,尤以腹部内脏的癌肿如胃癌、结肠癌、胆囊癌、胰腺癌、子宫癌和卵巢癌等较为多见。此外,乳腺、肺、肾、鼻咽等部位的癌肿也可转移到...


summerboy168
cet4567
luckroc
musilinyu
skp1
CKF0917
didi364091817
haoxin66
spacebaby
lxy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