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慢性心房纤颤及时治疗的重要性与治疗的新技术
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去了,平时工作忙,尤其是心血管外科的病人病情重,手术时间长,风险相对比较大,可谓“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工作压力很大。春节长假能有更多时间轻松地与爱人和孩子待在一起,感到很开心和幸福。
今天是新的一年上班的第一天,好多病人住院,也有不少打电话联系要来手术的,看来与每年的这个时节一样,又得忙起来了。
今天收治的病人中有一例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患者,因为慢性心房纤颤,而在左心房形成血栓,血栓脱落而引起脑栓塞、左侧肢体偏瘫,经过2个多月的积极治疗肢体功能仍然没有完全康复。每年我们都会遇到几例类似的患者,脑梗塞和肢体的功能障碍不仅增加了患者和家属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也增加了瓣膜手术的风险,在瓣膜疾病的访谈中就其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已经给大家进行过交流,在此再次提醒大家重视心脏瓣膜病出现心房纤颤的患者,一定要积极治疗。下面是心房纤颤的基本知识和治疗方面的一些新进展,与大家交流共享。
心脏分为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两大部分,正常情况下从右心房的窦房结发出使心肌兴奋收缩的信号,依次传递到心脏的其它部位,左右心房各个部分的肌肉几乎在心室舒张的同时有节律的搏动收缩(称为窦性心律),促进心房内的血液进入心室,保证血液从心室进入主动脉并到达全身组织器官,维持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当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原因使心肌兴奋收缩的信号在心房内异常传导,反复折返使心房各个部分的肌肉快而无序的搏动,与心室搏动失去协调性和关联性时,称之为心房纤维颤动,简称为房颤。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人群的发生率约为1%,其中7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高达10%。由于心脏搏动失去协调性和节律,使患者感到心慌和胸部不适;心房内的血液进入心室受阻,可以使心室的血液排出量减少25-30%,劳动能力下降,而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另一方面血液在心房淤滞,容易形成血栓,血栓的脱落可以引起脑、肾、肝等组织器官栓塞,导致中风昏迷、瘫痪、黄胆、血尿等,甚至突然死亡。房颤患者的死亡率是无房颤患者的2倍,房颤使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脑中风发生率增加7倍,使非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脑中风发生率增加5倍,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房颤可以是阵发性的,也可以是持续性或慢性的,阵发性房颤可突然自行停止,持续或慢性房颤需要积极治疗。持续或慢性...
今天是新的一年上班的第一天,好多病人住院,也有不少打电话联系要来手术的,看来与每年的这个时节一样,又得忙起来了。
今天收治的病人中有一例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患者,因为慢性心房纤颤,而在左心房形成血栓,血栓脱落而引起脑栓塞、左侧肢体偏瘫,经过2个多月的积极治疗肢体功能仍然没有完全康复。每年我们都会遇到几例类似的患者,脑梗塞和肢体的功能障碍不仅增加了患者和家属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也增加了瓣膜手术的风险,在瓣膜疾病的访谈中就其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已经给大家进行过交流,在此再次提醒大家重视心脏瓣膜病出现心房纤颤的患者,一定要积极治疗。下面是心房纤颤的基本知识和治疗方面的一些新进展,与大家交流共享。
心脏分为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两大部分,正常情况下从右心房的窦房结发出使心肌兴奋收缩的信号,依次传递到心脏的其它部位,左右心房各个部分的肌肉几乎在心室舒张的同时有节律的搏动收缩(称为窦性心律),促进心房内的血液进入心室,保证血液从心室进入主动脉并到达全身组织器官,维持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当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原因使心肌兴奋收缩的信号在心房内异常传导,反复折返使心房各个部分的肌肉快而无序的搏动,与心室搏动失去协调性和关联性时,称之为心房纤维颤动,简称为房颤。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人群的发生率约为1%,其中7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高达10%。由于心脏搏动失去协调性和节律,使患者感到心慌和胸部不适;心房内的血液进入心室受阻,可以使心室的血液排出量减少25-30%,劳动能力下降,而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另一方面血液在心房淤滞,容易形成血栓,血栓的脱落可以引起脑、肾、肝等组织器官栓塞,导致中风昏迷、瘫痪、黄胆、血尿等,甚至突然死亡。房颤患者的死亡率是无房颤患者的2倍,房颤使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脑中风发生率增加7倍,使非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脑中风发生率增加5倍,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房颤可以是阵发性的,也可以是持续性或慢性的,阵发性房颤可突然自行停止,持续或慢性房颤需要积极治疗。持续或慢性...
▼ "浅谈慢性心房纤颤及时治疗的重要性与治疗的新技术" 的相关文章:
典型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如何判定确系心肌梗塞,是挽救心肌梗塞患者生命的关键。因此,人们需了解一些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以防不测发生。长沙长鸿医院专家提醒广大的心脏病患者 ,出现以下症状 ,要高度警惕心肌梗塞的发生,及时发现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悲剧发生:
.突发性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痛,向左肩臂或其他处放射,但其程度较平常所发生的心绞痛明显加重,持续时间较长,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伴大汗、恐惧。
.疼痛剧烈时常伴有频繁恶心、呕吐和腹胀。
.疼痛发生后24至48小时会出现程度不等的发热和心动过速。
.大部分病人伴有心律失常、血压下降。
...
房颤治疗的新策略
房颤治疗的新策略心房纤维性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持续性心律失常;人群患病率约1%,我国约有1300万房颤病人。近年来,房颤患病率呈增高趋势,预计未来5年可能增加1倍,达到2600万人。65~85岁的病人约占70%。《2010年SEC房颤指南》,将房颤治疗的新策略调整为抗凝治疗、率律治疗和上游治疗,由于能有效降低死亡率,抗凝治疗一跃排在治疗总策略的第一位。抗凝和上游治疗能降低死亡率,率律治疗主要缓解症状。
一.\'三升三降\'增加房颤的危险
房颤的危险...
当心:五类药可引发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是一种内科急症,80%是由于心电功能异常而引起的,必须及时救治。但是,在临床救治的过程中发现,有五类药物使用不当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脏病变,甚至引起心脏骤停,因此应该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第一类:作用于心脏的药物
多数能导致心源性猝死的药物都属于这一类。
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如洋地黄、地高辛。目前倾向于小剂量治疗,若过量使用或同时使用其他能提高地高辛血药浓度的药物,可出现“洋地黄中毒”,再贻误治疗,会因心室纤颤而导致死亡。
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分为四类,使用不当均会导致心律失常。如奎尼丁是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药物,然而当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超过6ug/ml时,就会出现...
冠心病外科手术的麻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诞生于1962年。国内1972年开始冠心病外科治疗,首例病例为左室室壁瘤切除术,1974年开始cabg。虽然冠心外科的历史尚不到40年,但发展迅速,目前美国每年cabg的例数可达30万例以上。国内近年来cabg发展较快,虽然目前每年手术例数仅为美国cabg手术例数的0.2%,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随着国民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将来的手术例数必会大大增加。一、冠心病病人术前病情特点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完全堵塞是导致心肌缺血的最基本病变。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储备力降低,一旦心脏负荷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超过固定狭窄病...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诊治规范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诊治规范诊断依据】
1.常见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低血钾、奎尼丁中毒以及心脏手术、心导管检查或治疗等,尖端扭转型室速多见于Q-T间期延长综合征或引起Q-T间期延长的药物反应,如奎尼丁、胺碘酮等以及低血钾、低镁血症等。
2.突然发作与突然终止,少数病人可无自觉症状,多数发作时有心悸、全身乏力、眩晕和晕厥、休克,原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可诱发急性肺水肿、心绞痛、心肌梗死,严重者发展为心室扑动、心室纤颤、阿-斯综合征而猝死。
3.颈静脉搏动强弱不等,有时见\"大炮波\",心率多为150~200/min,节律不齐或不整齐,可强弱不等。
4.心电图检查示QRS波群宽大畸形(>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