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脾胃病论之:食滞内停病症初识

关于中医脾胃病论之:食滞内停病症初识
脾和胃是管理仓库的官,储藏营养的场所,再由小肠管理接受,消化的东西,由此运输。胃是五脏六腑之海,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脾喜燥恶湿。胃恶燥喜润。脾胃之间,燥湿相济,经常调和,以维持水谷消化,和输布正常生理功能;《伤寒来苏集》说:“脾为五脏之母。”
医家吴崑说:“脾胃者土也,土为万物之母,诸脏百骸,受气于脾胃,而后能强。若脾胃一亏,则众体皆无以受气,日渐赢弱矣。。。”
食滞内停病症见,脘腹胀满疼痛,拒按,恶食,或嗳腐吞酸,或痛而欲泄,或泄后痛减,舌苔腻,脉象滑等。
分析:食积之证,多系饮食不节,过食暴饮所致,小儿较为多见。宿食停滞肠胃,故脘腹胀满疼痛;食滞属实证,故拒按;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故恶食;脾胃不运,宿食不化,故嗳腐吞酸;腹痛欲泄,泄后痛减,是浊气下流之故;苔腻为食滞湿阻之征;脉滑为食积之象。
治疗原则:和中消食。
处方用药:保和丸《丹溪心法方》:由山楂3两,神曲1两,半夏1两,茯苓1两,陈皮5钱,莱菔子5钱,连翘5钱。(一方加炒麦芽1两)研末为丸,每服2-3钱,日2-3服。
方解:保和丸是治疗伤食,伤酒,胸膈痞闷,嗳气有酸腐味,腹痛,大便泄泻的方剂。是为一般单纯的,以消导散积为治法,消导食积,治疗食积轻症的常用方。此方为药物性味平和之轻剂,助消化可靠。故名“保和”,制丸剂,更有缓消之意。积滞去,脾胃自然强健。
方中主药:山楂长于消肉食油腻之积;六曲长于消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长于消麦面之积,并能豁痰下气,宽利胸膈。辅药配以半夏,陈皮,茯苓和胃化湿。连翘散结,清热,均为辅药。诸药合,共成消食和胃之功。若加入麦芽,消食作用更佳。
按语:若食积较重者,加枳实,槟榔之类,更加消导之功。若变更本方,加白术2两,方名叫大安丸。治脾胃虚弱,饮食不消化,是消导带补益之方剂。对小儿食积,而身体不强的,效果更好。
消导剂参考方名:
平胃散《局方》,
枳术丸《张洁古方》,
健脾丸《验方》,
枳实消痞丸《李东垣方》。
江天成写于中国河南信阳。    E-mail:x889912@sohu.com.    1402866422@qq.com.
2011年1月23日,星期日。
 

▼ "关于中医脾胃病论之:食滞内停病症初识" 的相关文章:

【转】 胃痛的刮痧疗法

胃痛的刮痧疗法
 [概述]胃痛又称胃脘痛,由外感邪气,内伤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该病在消化系统中最为常见,人群中发病率最高,西医学中可见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等疼痛。
[病因病机]
  1、寒邪客胃 外感寒邪,脘腹受凉,寒邪内客于胃;过服寒凉,寒凉伤中,致使胃气不和收引作痛。
  2、饮食伤胃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损伤脾胃,内生食滞,胃气失和而疼痛;五味过极,辛辣无度,肥甘厚腻,饮酒如浆,则蕴湿生热伤脾碍胃,脘闷胀痛。
  3、肝气犯胃 忧思恼怒,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阻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发胃痛。
  4、...

【丹道】道医学入门(4)

道医学入门
空净
 
    肾的精气不足,包括肾精亏虚和肾气不固两个方面。分述如下:
  ①肾精亏虚
  肾精亏虚,多见于老年精亏或先天不足,也可因久病耗损,后天失养所致。肾精不足,在婴儿时可影响生长发育;在青年时可影响“天癸”的至,而阻碍性腺的发育成熟;在壮年时期,则可导致早衰,性机能减退,而见滑泄、阳萎等病理表现。肾精不足而致脑髓空虚时,可见智力减退,动作迟钝,两足痿弱等病理表现。
  ②肾气不固
  肾气不固,或因幼年精气未充,或因老年肾的精气衰退,或因早婚、性生活不节而耗伤肾气,或因久病肾虚失于固摄而致。...

拜读祝德军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一文而解惑

 拜读祝德军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一文而解惑

 
                                  1 治疗经验
  肝实犯脾型:
  患者多脾气素虚,加之情志不和,肝气横逆乘脾,脾失健运,清浊不分,混杂而下。症见...

病因辩证

病因辨证是以中医病因理论为依据,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分析,识别疾病属于何种因素所致的一种辨证方法。
病因辨证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可分为六淫疫疠、七情、饮食劳逸以及外伤四个方面,其中六淫、疫疠属外感性病因,为人体感受自然界的致病因素而患病。七情为内伤性病因,常使气机失调而致病。饮食劳逸则是通过影响脏腑功能,使人生病。外伤属于人体受到外力损害出现的病变。
一、六淫、疫疠证候 六淫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来的致病邪气。六淫的致病特点:一是与季节和居住环境有关,如夏季炎热,患暑病的人多;久居潮湿之地,易感受湿邪;二是六淫属外邪,多经口鼻、皮毛侵入人体,病初常见表证;三是六淫常相合致病,而在疾病...

关于中医言胃病吐酸论小议:

关于中医言胃病吐酸论小议:
如饮食热则易于酸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木自甚,故为酸,或言吐酸,肝之味也。
胃为什么泛酸?酸者为寒者,误也。如酒之味苦性热,饮之则令人色赤气粗,喜怒如狂,烦渴呕吐,皆热证也。其吐必酸,为热明矣。
吐酸病论:泛吐酸水,有寒热之分。
1】医家高鼓峰著《四明心法》曰:“凡吐酸尽属肝木,曲直作酸也。”
2】医家刘河间(刘完素)主热,言其化。他说:“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流而不腐,动而不蝼。故吐。呕吐酸者,胃膈热甚,则郁滞于气,物不化而为酸也。酸者肝木之味,如认为吐酸为寒者误也。
3】医家李东垣主寒,言其因。盖寒则阳气不舒,郁而有热,热则酸矣。然亦...
E健网知识分享 © 201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