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脾胃病论之:食滞内停病症初识
关于中医脾胃病论之:食滞内停病症初识
脾和胃是管理仓库的官,储藏营养的场所,再由小肠管理接受,消化的东西,由此运输。胃是五脏六腑之海,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脾喜燥恶湿。胃恶燥喜润。脾胃之间,燥湿相济,经常调和,以维持水谷消化,和输布正常生理功能;《伤寒来苏集》说:“脾为五脏之母。”
医家吴崑说:“脾胃者土也,土为万物之母,诸脏百骸,受气于脾胃,而后能强。若脾胃一亏,则众体皆无以受气,日渐赢弱矣。。。”
食滞内停病症见,脘腹胀满疼痛,拒按,恶食,或嗳腐吞酸,或痛而欲泄,或泄后痛减,舌苔腻,脉象滑等。
分析:食积之证,多系饮食不节,过食暴饮所致,小儿较为多见。宿食停滞肠胃,故脘腹胀满疼痛;食滞属实证,故拒按;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故恶食;脾胃不运,宿食不化,故嗳腐吞酸;腹痛欲泄,泄后痛减,是浊气下流之故;苔腻为食滞湿阻之征;脉滑为食积之象。
治疗原则:和中消食。
处方用药:保和丸《丹溪心法方》:由山楂3两,神曲1两,半夏1两,茯苓1两,陈皮5钱,莱菔子5钱,连翘5钱。(一方加炒麦芽1两)研末为丸,每服2-3钱,日2-3服。
方解:保和丸是治疗伤食,伤酒,胸膈痞闷,嗳气有酸腐味,腹痛,大便泄泻的方剂。是为一般单纯的,以消导散积为治法,消导食积,治疗食积轻症的常用方。此方为药物性味平和之轻剂,助消化可靠。故名“保和”,制丸剂,更有缓消之意。积滞去,脾胃自然强健。
方中主药:山楂长于消肉食油腻之积;六曲长于消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长于消麦面之积,并能豁痰下气,宽利胸膈。辅药配以半夏,陈皮,茯苓和胃化湿。连翘散结,清热,均为辅药。诸药合,共成消食和胃之功。若加入麦芽,消食作用更佳。
按语:若食积较重者,加枳实,槟榔之类,更加消导之功。若变更本方,加白术2两,方名叫大安丸。治脾胃虚弱,饮食不消化,是消导带补益之方剂。对小儿食积,而身体不强的,效果更好。
消导剂参考方名:
平胃散《局方》,
枳术丸《张洁古方》,
健脾丸《验方》,
枳实消痞丸《李东垣方》。
江天成写于中国河南信阳。 E-mail:x889912@sohu.com. 1402866422@qq.com.
2011年1月23日,星期日。
脾和胃是管理仓库的官,储藏营养的场所,再由小肠管理接受,消化的东西,由此运输。胃是五脏六腑之海,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脾喜燥恶湿。胃恶燥喜润。脾胃之间,燥湿相济,经常调和,以维持水谷消化,和输布正常生理功能;《伤寒来苏集》说:“脾为五脏之母。”
医家吴崑说:“脾胃者土也,土为万物之母,诸脏百骸,受气于脾胃,而后能强。若脾胃一亏,则众体皆无以受气,日渐赢弱矣。。。”
食滞内停病症见,脘腹胀满疼痛,拒按,恶食,或嗳腐吞酸,或痛而欲泄,或泄后痛减,舌苔腻,脉象滑等。
分析:食积之证,多系饮食不节,过食暴饮所致,小儿较为多见。宿食停滞肠胃,故脘腹胀满疼痛;食滞属实证,故拒按;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故恶食;脾胃不运,宿食不化,故嗳腐吞酸;腹痛欲泄,泄后痛减,是浊气下流之故;苔腻为食滞湿阻之征;脉滑为食积之象。
治疗原则:和中消食。
处方用药:保和丸《丹溪心法方》:由山楂3两,神曲1两,半夏1两,茯苓1两,陈皮5钱,莱菔子5钱,连翘5钱。(一方加炒麦芽1两)研末为丸,每服2-3钱,日2-3服。
方解:保和丸是治疗伤食,伤酒,胸膈痞闷,嗳气有酸腐味,腹痛,大便泄泻的方剂。是为一般单纯的,以消导散积为治法,消导食积,治疗食积轻症的常用方。此方为药物性味平和之轻剂,助消化可靠。故名“保和”,制丸剂,更有缓消之意。积滞去,脾胃自然强健。
方中主药:山楂长于消肉食油腻之积;六曲长于消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长于消麦面之积,并能豁痰下气,宽利胸膈。辅药配以半夏,陈皮,茯苓和胃化湿。连翘散结,清热,均为辅药。诸药合,共成消食和胃之功。若加入麦芽,消食作用更佳。
按语:若食积较重者,加枳实,槟榔之类,更加消导之功。若变更本方,加白术2两,方名叫大安丸。治脾胃虚弱,饮食不消化,是消导带补益之方剂。对小儿食积,而身体不强的,效果更好。
消导剂参考方名:
平胃散《局方》,
枳术丸《张洁古方》,
健脾丸《验方》,
枳实消痞丸《李东垣方》。
江天成写于中国河南信阳。 E-mail:x889912@sohu.com. 1402866422@qq.com.
2011年1月23日,星期日。
▼ "关于中医脾胃病论之:食滞内停病症初识" 的相关文章:
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
概述 肿瘤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疾病,对人民的生命健康威胁很大,在医学领域中是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研究课题。肿瘤学是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防治的学科。全世界每年死于癌症者700万以上,现在癌症患者约3700万,我国每年新发病100万人,死亡80万人,由于过去许多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烈性传染病得到了控制,人均寿命逐渐延长,诊断技术不断提高,人类环境中的致癌因素日渐增多,因此在很多国家,目前癌症居死亡原因首位或每二位。
时至今日,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曾作出巨大贡献的中医药,在癌症的防治研究中,也有其不容忽视的重要性,原因有以下几点:
1.有一定疗效。许多临床资料表明,一些肿瘤经中...
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金诃藏医馆xx6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1、肝胃郁热证:证见口中泛酸,胃脘胀痛,两胁胀闷,嗳腐酸臭,口干口苦,心烦易怒,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此为肝胃郁热,胃失和降。治用清肝泄火、和胃降逆法,方用左金丸加减:黄连6g,吴茱萸5g,栀子10g,黄芩10g,乌贼骨20g,煅瓦楞30g。
2、肝胃不和证:证见反酸嗳气,两胁胀痛,胃脘胀满,胸骨后疼痛,食欲不振,大便不畅,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此为肝气郁结,胃失和降。治宜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g,白芍10g,陈皮10g,枳壳10g,香附10g,川芎10g,炙甘草5g。
3、脾虚气滞证:证见反...
关于中医言胃病吐酸论小议:
关于中医言胃病吐酸论小议:如饮食热则易于酸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木自甚,故为酸,或言吐酸,肝之味也。
胃为什么泛酸?酸者为寒者,误也。如酒之味苦性热,饮之则令人色赤气粗,喜怒如狂,烦渴呕吐,皆热证也。其吐必酸,为热明矣。
吐酸病论:泛吐酸水,有寒热之分。
1】医家高鼓峰著《四明心法》曰:“凡吐酸尽属肝木,曲直作酸也。”
2】医家刘河间(刘完素)主热,言其化。他说:“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流而不腐,动而不蝼。故吐。呕吐酸者,胃膈热甚,则郁滞于气,物不化而为酸也。酸者肝木之味,如认为吐酸为寒者误也。
3】医家李东垣主寒,言其因。盖寒则阳气不舒,郁而有热,热则酸矣。然亦...
【丹道】道医学入门(4)
道医学入门空净
肾的精气不足,包括肾精亏虚和肾气不固两个方面。分述如下:
①肾精亏虚
肾精亏虚,多见于老年精亏或先天不足,也可因久病耗损,后天失养所致。肾精不足,在婴儿时可影响生长发育;在青年时可影响“天癸”的至,而阻碍性腺的发育成熟;在壮年时期,则可导致早衰,性机能减退,而见滑泄、阳萎等病理表现。肾精不足而致脑髓空虚时,可见智力减退,动作迟钝,两足痿弱等病理表现。
②肾气不固
肾气不固,或因幼年精气未充,或因老年肾的精气衰退,或因早婚、性生活不节而耗伤肾气,或因久病肾虚失于固摄而致。...
[转载]中医辨证分型治胃癌
原文地址:中医辨证分型治胃癌作者:sxm201208 新华老中医专家根据传统中医治疗疾病讲究八纲辨证的原则,对胃癌辨证分型并加以治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寿命,抑制胃癌肿瘤的发展。因此,中医治疗胃癌,辨证分型治疗才是取得疗效的关键:1.肝胃不和型:
[症状]胃脘胀满,时时作痛,窜及两肋,口苦心烦,嗳气陈腐,饮食少进或呕吐反胃,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细。
[治法]以疏肝和胃,降逆止痛为主。
2.脾胃虚寒型:【相关推荐】中医对胃癌的治疗
[症状]胃脘胀隐痛,喜按就温,或暮食朝吐,或朝食暮吐,或食入不久又复吐出,时呕清水,面色无华,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