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纤维化的早期症状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起病隐袭、进展缓慢,在确诊前往往有一段很长时间的无症状期,有的长达数年,甚至10余年。此期可占整个病程的2/3左右,惟一的临床表现是脾大。有人推算肿大的脾脏每1cm(肋下)约代表1年的病程。诊断时约20%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往往因常规查体或因其他病症检查时发现本病。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有下列几组病理生理改变所致的临床表现。
  1.髓外造血绝大多数累及脾脏,常明显肿大,40%的病例以此为首发表现。1/3~1/2患者脾大不超过脐水平,另2/3~1/2患者脾大达脐下,并向盆腔延伸,向右常超过中线。脾质地坚硬,可清楚扪及切迹。脾大可致左上腹牵拉感,压迫胃时出现饱胀感及食纳下降。并发脾梗死或脾周围炎少见,表现为较剧烈的左上腹痛,甚至左肩痛,脾区压痛明显,可触及摩擦感和闻及摩擦音,并可伴左侧反应性胸膜炎。少数患者诊断时体检无脾大,但B型超声检查或CT检查时脾已肿大。
  肝大占50%~80%,大多为轻至中度肿大,仅20%患者肝大>肋下6cm。但脾切除术后有部分患者肝可进行性增大,超过脐平面,甚至进入盆腔。淋巴结肿大较少见,10%~20%的病例呈轻度肿大。
  髓外造血有时出现较特殊的临床表现:
  (1)纤维造血性髓外肿瘤(fibrohemopoietic extramedullary tumors):肿瘤由造血组织组成,可伴明显的纤维化。见于皮肤、黏膜、呼吸道、胃肠道、肾上腺、肾、纵隔和胸腺、乳腺及前列腺。少数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包括颅内或脊髓硬膜外间隙,产生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征象,如头痛、呕吐、视盘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也可发生谵妄、昏迷等意识障碍。此外,尚有肢体感觉及活动异常,甚至出现偏瘫、截瘫。肿瘤可经各种影像诊断检查,如CT、MRI、脊髓造影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进行定位、定性判断。造血细胞也可植入浆膜,其中主要是巨核细胞,也可为幼稚粒细胞,偶尔为幼稚红细胞,分别造成胸腔、腹腔或心包积液。积液大多发生于脾切除术后,渗液中可找到上述幼稚造血细胞。髓外造血肿瘤可能为循环中造血祖细胞增加的结果,脾切除后滤过功能丧失也为诱发因素。
  (2)门静脉高压症和腹水:见于6%~8%的晚期病例。巨脾造成门脉血流明显增加,局部血管容量扩大及血流淤滞,甚至血栓形成;肝内造血细胞浸润及纤维化使肝内血管的顺应降低。上述病理改变导致门脉...

▼ "骨髓纤维化的早期症状" 的相关文章: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分期治疗

慢性淋巴细胞是西方国家常见的白血病类型,占全部白血病的三分之一,亚洲国家发病率比较低,由于慢淋无痊愈的治疗方法,故0期一般不主张积极治疗,仅进行追踪观察即可。而I期以上才有骨髓衰竭,三系列细胞减少、淋巴结肿大、皮肤症状、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等治疗指征。
A期病人不需要治疗,但应定期观察病情是否有进展。B期和C期病人均需治疗。此时患者的病情为:
进行性造血衰竭:表现为贫血和/或者血小板减少或加重;
  巨块型淋巴结肿大(如最长直径>10cm)或进行性或有症状的淋巴结肿大;
  巨脾(如左肋缘下>6cm)或进行性或有症状的脾脏肿大;
  ...

治疗肝硬化、脾肿大、门脉高压的用药体会

治疗肝硬化、脾肿大、门脉高压的用药体会
河北中医肝病医院院长 主任医师耿兰书
 
一、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中医治疗
根据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结合现代医学对于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理机制的认识以及近年的研究成果,肝纤维化、肝硬化可归属于中医的“癥积”、“肝积”等疾病范畴。中医认为“癥积”、“肝积”等的病机本质以血瘀痰结为主。清代陈士铎认为:“肝气一郁……日积月累,无形化为有形”,同时,“自郁成积,自积成痰,痰挟瘀血”,据此,再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我们认为脾气亏虚、痰瘀交结、肝络阻塞是本病的主要病机特点。肝病大师关幼波也指出,“肝硬化是由于气虚血滞,以致瘀血滞流,着而不去,凝血与痰湿蕴结...

张毅平谈:人生境界的剖析(四)

          
      张毅平谈:人生境界的剖析(四)
       一、修道阶段
        当一个人达到顿悟的境界,她已经开始明白她来人间的使命是什么?虽然她不知道自己前世是什么因果,但她已经知道她今世来人间要做的事?
     这时她就会自觉地进入...

走出肝硬化诊断和治疗的误区

走出肝硬化诊断和治疗的误区
李文侠、池艳君  北京华泰康宁中医药研究所
北京华泰康宁中医药研究所以正确的医学哲学思想为武器,通过对921例慢性肝炎病毒感染病例的系统研究,历时30年形成了“四效合一”治疗理论,首次大胆提出将具有四种功效的中药配伍在一种中药方剂中,同时达到以下4个目的:1、有效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依靠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彻底清除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2、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有利于维持正常肝脏功能;3、水解肝脏内纤维组织、阻止和逆转肝脏纤维化;4、降低晚期肝硬化患者肝脏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以该治疗理论为指导,921例慢性乙、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重获新生,没有1例单纯的慢...

有关骨髓增殖性疾病的几个问题

1. 什么是骨髓增殖性疾病?主要有哪几种?
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是某一系或多系骨髓细胞不断地异常增殖所引起的一组疾病统称,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临床见有一种或多种血细胞质和量的异常,脾肿大、出血倾向以及血栓形成。本组疾病原因未明,多见于中老年人。这些疾病的流行病学人群的发病率约为每年6~9/10万。本组疾病临床上根据增生为主细胞系列的不同分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CIMF)、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CEL)/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HES)、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SM),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和...
E健网知识分享 © 201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