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及意义
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作为一种较新的无创伤监测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手术麻醉的监护中,它具有高度的灵敏性,不仅可以监测通气也能反映循环功能和肺血流情况,目前已成为麻醉监测不可缺少的常规监测手段。
一、PETCO2监测的原理
组织细胞代谢产生二氧化碳,经毛细血管和静脉运输到肺,在呼气时排出体外,体内二氧化碳产量(VCO2)和肺通气量(VA)决定肺泡内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即PETCO2=VCO2×0.863/VA,0.863是气体容量转换成压力的常数。CO2弥散能力很强,极易从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内。肺泡和动脉CO2完全平衡,最后呼出的气体应为肺泡气,正常人PETCO2≈PACO2≈paCO2,但在病理状态下,肺泡通气/肺血流(V/Q)及交流(Qs/Qt)的变化,PETCO2就不能代表paCO2。呼气末二氧化碳的测定有红外线法,质谱仪法和比色法三种,临床常用的红外线法又根据气体采样的方式分为旁流型和主流型两类。
二、PETCO2波形及意义
正常的CO 2波形一般可分四相四段:
(1)Ⅰ相:吸气基线,应处于零位,是呼气的开始部分为呼吸道内死腔气,基本上不含二氧化碳。
(2)Ⅱ相:呼气上升支,较陡直,为肺泡和无效腔的混合气。
(3)Ⅲ相:二氧化碳曲线是水平或微向上倾斜,称呼气平台,为混合肺泡气,平台终点为呼气末气流,为PETCO2值。
(4)Ⅵ相:吸气下降支,二氧化碳曲线迅速而陡直下降至基线新鲜气体进入气道。
2、呼气末CO2的波形应观察以下5个方面:
(1)基线:吸入气的CO2浓度,一般应等于零。
(2)高度:代表PETCO2浓度。
(3)形态:正常CO2的波形与异常波形。
(4)频率:呼吸频率即二氧化碳波形出现的频率
(5)节律:反映呼吸中枢或呼吸机的功能
3、正常二氧化碳波形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
(1)呼气中出现二氧化碳:表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经循环后从肺排出。
(2)吸气中无二氧化碳:表示通气环路功能正常,无重吸入。
(3)呼气时二氧化碳上升和平台波:快速上升的二氧化碳波形反映呼气初期气量足,而接近水平的平台波反映正常的呼气气流和不同部位的肺泡几乎同步排空。
(4)PETCO2为定量指标,正常情况下应稍低于PETCO2 。
4、异常的P...
一、PETCO2监测的原理
组织细胞代谢产生二氧化碳,经毛细血管和静脉运输到肺,在呼气时排出体外,体内二氧化碳产量(VCO2)和肺通气量(VA)决定肺泡内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即PETCO2=VCO2×0.863/VA,0.863是气体容量转换成压力的常数。CO2弥散能力很强,极易从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内。肺泡和动脉CO2完全平衡,最后呼出的气体应为肺泡气,正常人PETCO2≈PACO2≈paCO2,但在病理状态下,肺泡通气/肺血流(V/Q)及交流(Qs/Qt)的变化,PETCO2就不能代表paCO2。呼气末二氧化碳的测定有红外线法,质谱仪法和比色法三种,临床常用的红外线法又根据气体采样的方式分为旁流型和主流型两类。
二、PETCO2波形及意义
正常的CO 2波形一般可分四相四段:
(1)Ⅰ相:吸气基线,应处于零位,是呼气的开始部分为呼吸道内死腔气,基本上不含二氧化碳。
(2)Ⅱ相:呼气上升支,较陡直,为肺泡和无效腔的混合气。
(3)Ⅲ相:二氧化碳曲线是水平或微向上倾斜,称呼气平台,为混合肺泡气,平台终点为呼气末气流,为PETCO2值。
(4)Ⅵ相:吸气下降支,二氧化碳曲线迅速而陡直下降至基线新鲜气体进入气道。
2、呼气末CO2的波形应观察以下5个方面:
(1)基线:吸入气的CO2浓度,一般应等于零。
(2)高度:代表PETCO2浓度。
(3)形态:正常CO2的波形与异常波形。
(4)频率:呼吸频率即二氧化碳波形出现的频率
(5)节律:反映呼吸中枢或呼吸机的功能
3、正常二氧化碳波形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
(1)呼气中出现二氧化碳:表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经循环后从肺排出。
(2)吸气中无二氧化碳:表示通气环路功能正常,无重吸入。
(3)呼气时二氧化碳上升和平台波:快速上升的二氧化碳波形反映呼气初期气量足,而接近水平的平台波反映正常的呼气气流和不同部位的肺泡几乎同步排空。
(4)PETCO2为定量指标,正常情况下应稍低于PETCO2 。
4、异常的P...
▼ "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及意义" 的相关文章:
过敏反应与输液反应的鉴别
过敏反应是一种免疫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过敏原(allergens)。过敏原种类繁多,植物(花粉、枯草等)、动物(恙螨、蜂毒等)、药物(青霉素、磺胺等)、食物(菌类、草莓、牡蛎等)的某些成分对于敏感的人都是过敏原。过敏原与呼吸道粘膜或皮肤接触或食入消化道,就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发生必须有过敏原与相对应的抗体(主要是IgE)接触。IgE抗体是一种亲细胞抗体,能附着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使之变为敏感细胞。其中的肥大细胞广泛而大量的存在于皮下、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的粘膜中,细胞质中富含分泌颗粒。当敏感的肥大细胞(和/或嗜碱性粒细胞)遇到过敏原时,便开始大量分泌组织胺(...深低温停循环基底动脉瘤夹闭流程
深低温停循环(DHCA)基底动脉巨大动脉瘤夹闭术手术预案深低温停循环(DHCA)
基底动脉巨大动脉瘤夹闭术手术开展背景
体外循环、深低温、心脏停搏技术于1959年首次应用于心脏直视手术。1960年Woodhall开始将其应用于颅内转移瘤姑息手术并获成功。1962年Patterson首次在深低温停循环下夹闭颅内动脉瘤7例((2例术后死亡),食道温度5 0C,停循环时间最长达45分钟。1966年Uhlein等通过实验揭示,深低温停循环时无须开胸,改行外周插管,效果优于胸廓切开法。该组66例难治性颅内占位,死亡率达23 %,其...
全方位了解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
一 何谓中心静脉?中心静脉是指距离心脏较近的大静脉,主要指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如图二 为何要做中心静脉穿刺?
1 迅速开通大静脉通道,便于输液、输血等抢救治疗得以顺利实施。经常在急、危病人的抢救治疗使用,在急诊科和抢救治疗时常见。
2 监测中心静脉的压力,指导临床液体的输入。在休克病人和手术中的病人中使用。
3 大中型手术病人,因为长时间的禁食,需要较长时间的禁食时为了进行静脉营养治疗时使用。
4 为了放置临时或永久性起搏器,常用于心律失常病人。
5 静脉造影或经静脉的介入治疗:如进行血液透析或血将置换过滤(血滤)、静脉支架的放置等。
6 肿瘤病人常常是通过...
回复:药害警示录
网友提问:药害警示录....查看问题>>
专家回复:静脉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及其原因
输液疗法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液体直接进入静脉,药效快,利用率高。静脉输液还具有液体和药物的输入速度和量可控的优点,是临床抢救和治疗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临床上也存在着滥用和不合理使用输液疗法的现象,常可引起输液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应引起高度重视。 1 输液的并发症 1.1 对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影响 1.1.1 稀释作用 大输液制剂除碳酸氢钠外,其他输液剂的pH均1~2 g·kg-1,会引起凝血障碍,除了降低血小板粘附力外还可降低Ⅷ因子活性,降低纤维蛋白形成以及血液稀释所致的凝血因子减少,同时可造成配血...
东营人流操作的首要关键是什么呢?
人流操作的首要关键是什么呢?东营真爱医院专家表示,关键就是手术各环节的规范操作,因为无论是何等医术精湛的名医和专家,没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严格按照流程规范的操作,就很难保证不出差错。但是作为患者来说,哪怕是万分之一的技术误差,也会造成百分之百的终生伤害。这个夏天对18岁的小蝶来说无疑是个噩梦,意外怀孕的她因为没有钱做人流手术,找了一家小门诊,医生看了B超单后就给她做了无痛人流手术。术后15天依然流血不止,回诊所复诊,大夫开了一些药。吃了半个月后依然未见好转,而且经常会有小腹痛、腰痛,下面也是痒痛难忍。小蝶怎么也想不通,别人说的那么简单的人流手术到自己这里怎么就这么麻烦呢?
东营妇科...


kevinsochow
feifeiwua6666
aikanmaopian
orinhuang
hnczyk123
W20027
baodaozhai
jiba111
Decen_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