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及意义

    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作为一种较新的无创伤监测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手术麻醉的监护中,它具有高度的灵敏性,不仅可以监测通气也能反映循环功能和肺血流情况,目前已成为麻醉监测不可缺少的常规监测手段。
一、PETCO2监测的原理
   组织细胞代谢产生二氧化碳,经毛细血管和静脉运输到肺,在呼气时排出体外,体内二氧化碳产量(VCO2)和肺通气量(VA)决定肺泡内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即PETCO2=VCO2×0.863/VA,0.863是气体容量转换成压力的常数。CO2弥散能力很强,极易从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内。肺泡和动脉CO2完全平衡,最后呼出的气体应为肺泡气,正常人PETCO2≈PACO2≈paCO2,但在病理状态下,肺泡通气/肺血流(V/Q)及交流(Qs/Qt)的变化,PETCO2就不能代表paCO2。呼气末二氧化碳的测定有红外线法,质谱仪法和比色法三种,临床常用的红外线法又根据气体采样的方式分为旁流型和主流型两类。
二、PETCO2波形及意义
正常的CO 2波形一般可分四相四段:
(1)Ⅰ相:吸气基线,应处于零位,是呼气的开始部分为呼吸道内死腔气,基本上不含二氧化碳。
(2)Ⅱ相:呼气上升支,较陡直,为肺泡和无效腔的混合气。
(3)Ⅲ相:二氧化碳曲线是水平或微向上倾斜,称呼气平台,为混合肺泡气,平台终点为呼气末气流,为PETCO2值。
(4)Ⅵ相:吸气下降支,二氧化碳曲线迅速而陡直下降至基线新鲜气体进入气道。
2、呼气末CO2的波形应观察以下5个方面:
(1)基线:吸入气的CO2浓度,一般应等于零。
(2)高度:代表PETCO2浓度。
(3)形态:正常CO2的波形与异常波形。
(4)频率:呼吸频率即二氧化碳波形出现的频率
(5)节律:反映呼吸中枢或呼吸机的功能
3、正常二氧化碳波形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
(1)呼气中出现二氧化碳:表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经循环后从肺排出。
(2)吸气中无二氧化碳:表示通气环路功能正常,无重吸入。
(3)呼气时二氧化碳上升和平台波:快速上升的二氧化碳波形反映呼气初期气量足,而接近水平的平台波反映正常的呼气气流和不同部位的肺泡几乎同步排空。
(4)PETCO2为定量指标,正常情况下应稍低于PETCO2 。
4、异常的P...

▼ "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及意义" 的相关文章:

应用麻醉镇痛技术施行负压吸宫术

一、人工流产手术
人工流产是指孕早期采用人工方法终止妊娠的手术。根据妊娠子宫大小及其他因素,一般采用负压吸宫术、钳刮术、水囊引产、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术及剖宫取胎术。妊娠6~10周多应用负压吸宫法,10~14周可用钳刮术。
(一)吸宫术
病人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指诊复查子宫位置、大小及附件情况。窥器扩张阴道后,消毒宫颈及宫颈管,宫颈钳轻夹宫颈前唇,下拉牵引,以探针依子宫方向探测宫腔深度,用宫颈扩张器逐号扩张宫颈内口至比所用吸管大0.5~1号。根据妊娠天数及宫颈口大小选择合适吸管,吸引器压力调至53.3~66.7kPa(400~600mmHg)。依子宫方向将吸管徐徐送入宫腔,达...

过敏反应与输液反应的鉴别

过敏反应是一种免疫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过敏原(allergens)。过敏原种类繁多,植物(花粉、枯草等)、动物(恙螨、蜂毒等)、药物(青霉素、磺胺等)、食物(菌类、草莓、牡蛎等)的某些成分对于敏感的人都是过敏原。过敏原与呼吸道粘膜或皮肤接触或食入消化道,就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发生必须有过敏原与相对应的抗体(主要是IgE)接触。IgE抗体是一种亲细胞抗体,能附着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使之变为敏感细胞。其中的肥大细胞广泛而大量的存在于皮下、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的粘膜中,细胞质中富含分泌颗粒。当敏感的肥大细胞(和/或嗜碱性粒细胞)遇到过敏原时,便开始大量分泌组织胺(...

缺钙引起脑血栓

 引起高血压的原因很多,但近年来科研人员发现,人体缺钙也会引起高血压。据美国医学杂志报道,研究人员在调查中发现,每日食钙量少于0.5克的孕妇,与食钙量大于1克的孕妇相比,前者高血压的发病率高于后者10~20倍。对一般人群调查结果是,每日食钙量小于300毫克者,高血压的发病率是每日食钙量大于1200毫克者2~3倍。我国流行病学也证实,人群平均每日钙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也就是说,日钙摄入量多者血压低,少者则反之。人群日均摄钙量每增加100毫克,平均收缩压水平可下降0.3kpa(2.5mmhg),舒张压水平可下降0.17kpa(1.3mmhg),因此,研究人员指出,钙吸收减少是高血压的
...

肝衰竭诊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 
    肝衰竭(liver failure)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多年来,各国学者对肝衰竭的定义、分类、诊断和治疗等问题不断进行探索,但迄今尚无一致意见。2005年美国肝病学会发布了对急性肝衰竭处理的建议[1],国内迄今尚无肝衰竭的诊治指南。为适应临床工作需要,规范我国肝衰竭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我国第一部《肝衰竭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本指南的制定遵守了循证医学原则,借鉴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力求与国际接轨。其中推荐意见所...

回复:药害警示录

网友提问:药害警示录
....查看问题>>
专家回复:静脉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及其原因
输液疗法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液体直接进入静脉,药效快,利用率高。静脉输液还具有液体和药物的输入速度和量可控的优点,是临床抢救和治疗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临床上也存在着滥用和不合理使用输液疗法的现象,常可引起输液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应引起高度重视。 1 输液的并发症 1.1 对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影响 1.1.1 稀释作用 大输液制剂除碳酸氢钠外,其他输液剂的pH均1~2 g·kg-1,会引起凝血障碍,除了降低血小板粘附力外还可降低Ⅷ因子活性,降低纤维蛋白形成以及血液稀释所致的凝血因子减少,同时可造成配血...
E健网知识分享 © 201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