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隔夹层瘤
室间隔夹层瘤
接到杭州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外科王晓明教授寄来的会诊资料,老王是曾经一起在德国心脏中心学习的哥们,想起一起在柏林畅饮啤酒的情景,嘴角就会涌出笑意。。。呵呵
请超声科、放射科、外科会诊后,初步的诊断是室间隔夹层瘤。
室间隔夹层瘤临床罕见,国内外报道极少,仅见于个案报道。国外文献报道仅10例,国内吴清玉教授曾经报道过一组4例的病人,为国内最先报道此病的学者,4例均手术证实。
本病的发生原因不明,可能与窦瘤压迫冠状动脉,室间隔心肌缺血有关,也可能与主动脉根部受力、瓣膜和室间隔心肌发育异常有关;大多数病例与主动脉瓣及窦部病变有关,可能为窦部压迫或血流冲击室间隔上部所致。个人理解为主动脉窦瘤破裂的一种方式,不过这次是破入室间隔,所以就罕见了,呵呵。
超声诊断最有意义,彩色多普勒可见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血流在瘤腔内湍流及是否与心室腔交通,可基本确诊。
MRI和造影有助于诊断。
治疗:手术是唯一选择。恢复主动脉与室间隔的连续性,恢复室间隔的完整,恢复主动脉瓣的功能,必要时需要瓣膜置换。切口:主动脉、右室流出道。单纯封闭瘤壁不可取,因为瘤壁组织薄弱和水肿,可发生断裂,极易瓣周漏和心室间的交通。所以应该彻底切除瘤壁组织,然后重建室间隔,用涤纶片修补室间隔缺损。
特点:容易瓣周漏。容易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需要按照起搏器。
本病发展快,预后差,有时合并心室流出道梗阻,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应早期诊断,尽早手术。
...
接到杭州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外科王晓明教授寄来的会诊资料,老王是曾经一起在德国心脏中心学习的哥们,想起一起在柏林畅饮啤酒的情景,嘴角就会涌出笑意。。。呵呵
请超声科、放射科、外科会诊后,初步的诊断是室间隔夹层瘤。
室间隔夹层瘤临床罕见,国内外报道极少,仅见于个案报道。国外文献报道仅10例,国内吴清玉教授曾经报道过一组4例的病人,为国内最先报道此病的学者,4例均手术证实。
本病的发生原因不明,可能与窦瘤压迫冠状动脉,室间隔心肌缺血有关,也可能与主动脉根部受力、瓣膜和室间隔心肌发育异常有关;大多数病例与主动脉瓣及窦部病变有关,可能为窦部压迫或血流冲击室间隔上部所致。个人理解为主动脉窦瘤破裂的一种方式,不过这次是破入室间隔,所以就罕见了,呵呵。
超声诊断最有意义,彩色多普勒可见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血流在瘤腔内湍流及是否与心室腔交通,可基本确诊。
MRI和造影有助于诊断。
治疗:手术是唯一选择。恢复主动脉与室间隔的连续性,恢复室间隔的完整,恢复主动脉瓣的功能,必要时需要瓣膜置换。切口:主动脉、右室流出道。单纯封闭瘤壁不可取,因为瘤壁组织薄弱和水肿,可发生断裂,极易瓣周漏和心室间的交通。所以应该彻底切除瘤壁组织,然后重建室间隔,用涤纶片修补室间隔缺损。
特点:容易瓣周漏。容易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需要按照起搏器。
本病发展快,预后差,有时合并心室流出道梗阻,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应早期诊断,尽早手术。
...
▼ "室间隔夹层瘤" 的相关文章:
脑血栓——御坊堂健康门诊
脑血栓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压偏低的条件下,血液的有形成分附着在动脉的内膜形成血栓,称之为脑血栓。临床上以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多见于中老年人,多发生于50岁以后,男性略多于女性,无显著性别差异。
脑血栓是由于脑血管壁本身的病变引起的。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硬化,由于脑动脉硬化,管腔内膜粗糙、管腔变窄,在某些条件下,如血压降低、血流缓慢或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等因素的作用下,凝血因子在管腔内凝集成块,形成血栓,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从而使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而发病。
...
主动脉根部疾患的手术策略选择之:主动脉根部瘤
主动脉根部瘤的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时机选择
(一)对于非夹层的主动脉根部瘤和慢性夹层,手术适应症主要依据动脉瘤的大小。当动脉瘤的直径超过5cm时,主动脉瘤破裂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瘤壁容易出现夹层,而且会因主动脉瓣瓣环扩大,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因此动脉瘤直径超过5cm的病例应该手术。
(二)对于根部瘤基础上的急性夹层,应尽早手术。
(三)对于有主动脉夹层家族...
肺动脉夹层
上个月在给世纪坛医院的讲课准备材料时,看文献,提到有肺动脉夹层的报道,内心还嘀咕,这种病我怎么没有遇到过,甚至以前都没有听说过。没过多久,急诊就来了一个这样的病人,给我上了一课,于是感慨:
1.病人是医生最好的老师!
2.阜外医院这个平台的资源真是丰富,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啊。。。
查了一下文献,肺动脉夹层是一种极罕见大血管疾病,发病率极低,过去20年,全世界文献总计报道才仅有63例!!
查了一下阜外医院1996年至今的病历,竟然收治肺动脉夹层这样的病人有4例之多,这样的数量,文章写出来...
大血管手术麻醉的现状与问题
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麻醉处理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因为病人往往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使多数生命器官受损,无论在清醒或麻醉下其心血管功能均不够稳定。由于手术种类和方法不同,麻 醉无统一模式,因此需注意术前评估及术中、术后各阶段,麻醉的每一步处理都应根据生理学和药理学进行,而且因人而异。近年来主动脉手术的并发率和死亡率已有明显下降,这不能不归功于麻醉和手术的很大提高,但也还存在若干特殊问题。一、术前估计
大血管手术病人由于易患动脉硬化性血管病,常表现为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病,CAD),脑血管病或少见的肾脏病。在这个年龄组中可能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有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