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颅手术治疗帕金森怎么样?

分离型脑起搏器开创帕金森治疗新纪元
 
众所周知,帕金森是目前神经内科难治性疾病之一,我从事神经内科30余年,对帕金森、肌张力障碍、舞蹈病、共济失调等脑科疾病掌握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临床上始终没有遇到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为病人解除痛苦,直到分离型脑起搏器应用于帕金森领域。分离型脑起搏器开创了帕金森治疗的新纪元,为帕金森治疗史上增添了光辉的一笔!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关于帕金森的相关常识:帕金森氏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得名是因为一个名为帕金森的英国医生首先描述了这些症状,包括运动障碍、震颤和肌肉僵直。美国APDA称年龄小于40岁便开始患病者为年轻的帕金森病患者,震颤是指头及四肢颤动、振摇,麻痹是指肢体某一部分或全部肢体不能自主运动。帕金森氏病(ParKinson Disease)起病缓慢,是逐渐发展的,是一种缓慢的、进展性的发展过程。病人最突出的就是如下三大症状:1、运动障碍。可以概括为:运动不能:进行随意运动启动困难。运动减少:自发、自动运动减少,运动幅度减少。运动徐缓:随意运动执行缓慢。患者运动迟缓,随意动作减少,尤其是开始活动时表现动作困难吃力、缓慢。做重复动作时,幅度和速度均逐渐减弱。有的患者书写时,字越写越小,称为“小写症”。有些会出现语言困难,声音变小,音域变窄。吞咽困难,进食饮水时可出现呛咳。有的患者起身时全身不动,持续数秒至数十分钟,叫做“冻结发作”。 2、震颤。表现为缓慢节律性震颤,往往是从一侧手指开始,波及整个上肢、下肢、下颌、口唇和头部。典型的震颤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就是指病人在静止的状况下,出现不自主的颤抖。主要累及上肢,两手像搓丸子那样颤动着,有时下肢也有震颤。个别患者可累及下颌、唇、舌和颈部等。每秒钟4~6次震颤,幅度不定,精神紧张时会加剧。不少患者还伴有5~8次/秒的体位性震颤。部分患者没有震颤,尤其是发病年龄在70岁以上者。3、强直。就是肌肉僵直,致使四肢、颈部、面部的肌肉发硬,肢体活动时有费力、沉重和无力感,可出现面部表情僵硬和眨眼动作减少,造成“面具脸”,身体向前弯曲,走路、转颈和转身动作特别缓慢、困难。行走时上肢协同摆动动作消失,步幅缩短,结合屈曲体态,可使患者以碎步、前冲动作行走,我们把它称为“慌张步态”。 随着病情的发展,穿衣、洗脸、刷牙等日常生活活动都出现困难。另外,有的患者还可...

▼ "开颅手术治疗帕金森怎么样?" 的相关文章:

分离型脑起搏器治疗舞蹈病有没有副作用?

威海国安医院分离型脑起搏器在舞蹈病领域的巨大贡献

目前世界上有效的治疗方法除了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以外,就是近年来临床上应用广泛,治疗效果显著的分离型脑起搏器的治疗,分小舞蹈病又称风湿性舞蹈病。常发生于链球菌感染后,为急性风湿热中的神经系统症状。病变主要影响大脑皮层、基底节及小脑,由锥体外系功能失调所致。临床特征主要为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以5~15岁女性多见。青年期后发病率迅速下降,偶有成年妇女发病,主要为孕妇。脑炎、白喉、水痘、麻疹、百日咳等感染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和一氧化碳中毒等偶可引起本病。
舞蹈病的诊断主要根据以下几点 
(1)起病缓慢,开始有乏力...

经颅磁刺激(TMS)研究进展

摘要  经颅磁刺激可以无创伤地在皮层产生可传导性电流,从而对刺激位点或有突触联系的远处皮层兴奋性产生抑制或易化。不同的刺激参数具有不同的神经生理效应。TMS可用于神经生物学各个领域的研究,并且可以用于研究和治疗各种神经精神疾病。TMS为临床研究和治疗时,常选择疾病涉及的神经通路的关键部分,如运动皮层、背外侧前额叶等作为刺激位点。本文还涉及了镇痛及疼痛研究中的TMS应用。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刺激模式、治疗作用、运动阈值、疼痛
Keywords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stimulation pattern; t...

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

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
沈其鑫
    肢体功能锻炼:早期康复:脑血管疾病患者早期肢体多为弛缓性瘫,数日后肌张力增加,出现上肢以屈肌痉挛和下肢以伸肌痉挛占优势的异常运动模式。根据国内外资料证实,早期康复在促进患肢运动功能恢复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及恢复期再行康复治疗。早期成功的康复护理,可大大减少肌肉萎缩、肩关节半脱位、关节挛缩畸形、足下垂或内翻等脑血管疾病的继发障碍,这一点是没有任何药物可以代替的。
    按摩肢体、被动运动: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过程,促进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及新陈代谢,改善皮肤营...

禅一谈健康12


颈椎病防治:
运动是第一位:
作用:
1、通过颈部各方向的放松性运动,活跃颈椎区域血液循环,消除淤血水肿,同时牵伸颈部韧带,放松痉挛肌肉,从而减轻症状;
2、增强颈部肌肉,增强其对疲劳的耐受能力,改善颈椎的稳定性,从而巩固治疗效果,防止反复发作。
具体体式:
1、十点十分操 定式:颈椎病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疾病,以缠绵难愈,容易复发而著称,很令医生和患者苦恼,运动锻炼是防治颈椎病和颈肩综合症的良方,所以运动方面的专家根据韦驮献杵第二式进行改装创造出来了防治颈椎病的“十点十分操”。
要求身体先挺直站立,收下颌、挺胸收腹。两腿直立,两脚尖朝前。双手侧平举,像在钟表中时针、分针的9点...

共济失调患者会不会瘫痪?

分离型脑起搏器给共济失调患者一片新天地
   共济失调是由神经系统各个部位的很多病因引起的。任何一个简单的运动必须有主动肌、对抗肌、协同肌和固定肌四组肌肉的参与才能完成,并有赖于神经系统的协调和平衡。共济失调的病因很多,首先须确定属于哪一性质的,然后考虑各有关的多种病因。因此,深感觉、前庭系统、小脑和大脑损害都可发生共济失调,分别称为感觉性、前庭性、小脑性和大脑性共济失调,还有原因不明的因素,有的伴有智能不全或痴呆。
共济失调通过患者的日常生活动作来观察,如穿衣、系扣、端水、书写、进食、言语、步态等。行走不稳,步态蹒跚,动作不灵活,行走时两腿分得很宽;成年发病者,步行时...
E健网知识分享 © 201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