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联合与单用对比循证分析

    抗生素联合治疗的目的在于:扩大初始经验性治疗覆盖面,提高治疗方案合理性;通过抗生素间协同作用,增加疗效;用于单药治疗不足以控制的多重感染;减少某些具有较强毒副作用药物的剂量,从而减少不良反应;防止和减少细菌耐药。
    但联合治疗亦有如下缺点:支持联合治疗的证据主要源自体外实验观察结果;某些药物联合将产生拮抗作用;联合用药毒副作用增加,削弱了其减少细菌耐药的优势;同时使用多种抗生素可增加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2007年美国成人CAP诊疗指南推荐,对入住普通病房者,可予呼吸喹诺酮类单药或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联合治疗;对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而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或假单胞菌感染风险者,可予β-内酰胺类+呼吸喹诺酮类或大环内酯类;如合并假单胞菌感染,则使用β-内酰胺类(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阿奇霉素或氟喹诺酮类。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氨曲南替代β-内酰胺类。
    联合 一些关于CAP治疗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对于重症CAP和肺炎链球菌菌血症患者,抗生素联合治疗可能更有益。
    罗德里格斯(Rodriguez)等对西班牙33个ICU前瞻性队列研究数据的二次分析显示,与单药治疗相比,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或氟喹诺酮类两种联合方案均可使合并休克且需血管活性药治疗患者的生存率显著升高;单药与联合治疗对无休克患者的死亡率无影响。
    另一项研究比较了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与氟喹诺酮类单药治疗肺炎的效果。结果显示,与单药相比,联合治疗可显著降低重症肺炎[肺炎严重度指数(PSI)为V级]患者第14和30天死亡率(8.2%对26.8%,P=0.02和18.4%对36.6%,P=0.05);两种方案对轻中度肺炎死亡率的影响无差异。
    米特斯盖(Metersky)等研究发现,当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和四环素...

▼ "抗菌药物联合与单用对比循证分析" 的相关文章:

常见标准非标准医学名词对照(转帖)

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为依据
规范化词                非规范化词

A
阿司匹林                阿斯匹林
艾迪生病                阿狄森病
艾滋病                  爱滋病

B...

3岁女童输液3分钟昏迷1个月 父母要求医疗鉴定

“现在哪里还有心情做生意啊!”10月18日上午,长沙市开福区月湖安置小区某装饰门面前,周平告诉记者,女儿云云已经在ICU病房昏迷近一个月了。

  云云3岁5个月。9月22日下午,患扁桃体炎的她被妈妈送到长沙市开福区月湖门诊部输液,3分钟后突发咳嗽、意识丧失等症状,就近进入长沙利慈医院抢救,当晚转入省儿童医院时心跳和呼吸已停止,抢救过来后至今昏迷不醒。

  输液几分钟病情急转直下

  母亲微茵回忆,当天,长沙月湖门诊部接诊医生诊断女儿患支气管炎,开了3天的药,花费300元钱。随后,护士端来了两瓶药和一支皮试针。“在没问我女儿姓名的情况下就实施了皮试,接着开始静脉注射其中一瓶液体药物。”微茵...

心源性猝死与第一救命技术


 
     
       
       心 源 性 猝 死 和 第一 救 命 技 术
 
被全世界公认为‘第一救命技术’的心肺复苏术,问世已经50年了。心肺复苏术,最主要的是用于心源性猝死的抢救。那么,什么是心源性猝死?如何正确地实施心肺复苏?我在1992年编写出版《心脏骤停的急救》一书后,曾在市卫生局的支持下,对医务人员做过六个班次的培训,并用珍妮模型检验了掌握效果。更有...

人生健康旅途——风湿性心脏病的症状

风湿性心脏病的症状——Rheumatic heart disease is mainly composed of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caused by valvular lesions resulting in pathophysiological changes caused symptoms.
摘要:风湿性心脏病症状之呼吸困难是因心脏瓣膜病导致长期或快速的肺淤血、肺泡弹性减退、通气功能障碍、心排量减低、血流速度减慢、换气功能障碍等导致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
风湿性心脏病是链球菌感染后的自体免疫性疾病,风湿性心脏病症状主要是由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瓣膜病变导致的...

最新发布的全球“心肌梗死”统一定义

(Circulation 2007年10月19日在线发表孙志军 摘译)       心肌梗死是全球范围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以往WHO定义的心梗标准包括缺血症状、心电图(ECG)异常改变和血清心肌酶学变化。然而敏感性和特异 性更高的生化标志物——肌钙蛋白(cTnI)的发现以及更精确的无创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检测到更小的心梗病灶成为可能。因此从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研究 到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以及临床实践,都需要一个更为精确的心梗定义。基于上述现状,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 (AHA)和世界心脏联盟(WHF)于20...
E健网知识分享 © 201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