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复苏:复苏新概念—成年人心脏骤停最需要考虑大脑供血

   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心肺复苏(CPR)恢复其心跳和呼吸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如今这一理念正在受到挑战:2009年1月13日出版的《美国心脏病学院杂志》发表亚利桑那大学心脏中心主任Gordon A. Ewy等的文章,提出了心脑复苏(CCR)的新概念,标志着心脑复苏概念走上前台,是心脏骤停救治的一次观念变革。(J Am Coll Cardiol. 2009,53:149)
 
    心脑复苏主要针对成年人的心跳骤停,尤其是发生于院外但有目击者的猝死。在急救过程中最需要考虑的是要满足大脑供血,而不是肺脏。急救者应该实施不间断胸外按压,目的是使患者的血液流向心脏和大脑。而心肺复苏强调的是恢复心跳和呼吸,同时注重“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传统的心肺复苏(CPR)理念是恢复心跳和呼吸,而心脑复苏(CCR)则主要针对成年人的心脏骤停,尤其是发生于院外但有目击者的猝死。这一理念是指在急救过程中,最需要考虑满足大脑供血,而非肺脏,因此人工呼吸绝非最佳选择,取而代之的是,急救者应不间断地实施胸外按压,使患者的血液流向心脏和大脑。
 
    CCR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 旁观者不间断胸外按压;2. 新的急救医疗模式(EMS);3. 复苏积极救治措施(见表1)。心脑复苏可以大幅度改善存活率,尤其是有现场目击者和EMS人员到达现场时可电击复律的患者。
 亚利桑那大学心脏中心主任Gordon A. Ewy等制定的CCR抢救标准明显的改善了心脏骤停患者的预后,很多患者在出院时神经功能保持良好(见图1、图2)。
先按压再除颤
Weisfeldt和Becker发现,心室颤动(VF)发生后,最初5分钟是电击除颤的最好时期;超过5分钟则由于VF消耗了很大的能量而逐渐衰竭,电击除颤的效果欠佳,无法恢复有效收缩。西雅图Cobb和挪威的Wik等人则发现,在电击前先进行90秒到3分钟的胸外按压可显著提高存活率。
 
    因此,若目击者或急救人员能在VF发作后5分钟内进行除颤最好。但是,急救人员往往不能很快到达,这时心脏往往已消耗完能量,此时并不需要立即除颤,而应进行胸外按压...

▼ "心脑复苏:复苏新概念—成年人心脏骤停最需要考虑大脑供血" 的相关文章:

头痛不怕!


一、什么是神经性头痛 偏头痛
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是最重要和常见的为血管性头痛,呈现与脉搏一致的搏动性痛或胀痛。低头、受热、用力、咳嗽等均可使头痛加重。检查可见颞动脉隆起,搏动增强,压迫后头痛可减轻。常在青春期发病,部分患者有家族史,多因劳累、情绪因素、经期等诱发。
二、偏头痛病因病理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清楚,自从1938年Wolff提出偏头痛发作的血管性假说后,一直统治着医学界数十年,此学说虽然没有被有力实验证实,但也未被推翻。但自人们能测定脑的局部血流量以来,动摇了对血管源性假说的信服,又重新估价了以前提出的神经源性假说,并得到了普遍的支持。
(1)血管源性假说:
Wolff是...

巨大左室的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室因其手术风险大,手术死亡率及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我院从2005年10月至2007年12月为19例此类病人进行人工瓣膜置换术,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全组19例,男7例,女12例;年龄38~68岁,平均41?5岁;体重52?8 kg;其中: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例,二尖瓣脱垂伴关闭不全合并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4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中,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4例,二尖瓣...

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治疗

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 CVST)是一种少见病,仅占 所有卒中的不到 1%。由于缺乏基于人群的研究资料,成年人  CVST  的确切发病率尚不清楚。成年人的发病高峰在 20~30 岁,男女之比为每年 1.5~5。由于其临床症状谱广并且常亚急性或迁延起病,因此往往会被漏诊或延误诊断。头痛是  CVST  的最常见症状,约 90%的病例可出现头痛,可呈急性发作(霹雳样头痛),在临床上难以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头痛相鉴别。CVST 患者局部或全身性性发作较动脉性卒中更多见,...

2005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

    如何改进、简化复苏培训程序和提高复苏成功率是新指南重点关注的问题,有效不间断的胸外按压的重要意义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1、针对所有施救者(包括医务人员和非医务人员)共同的变化
    新指南更加强调CPR时持续有效胸外按压的重要意义。建议对于除新生儿以外所有心脏骤停者给予频率约100次/min的有力按压,而且尽量减少按压中断。对除新生儿外所有年龄段患者给予30:2按压/通气比。
    所有人工呼吸均应持续吹气1秒,避免给予多次吹气或吹入气量过大。
    ...

心上型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麻醉病例讨论

    本病例为论坛柳叶刀刀战友分享,较有代表性,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一例心上型完全肺静脉移位引流麻醉病例与大家共同学习,患儿、男、1岁,10kg、术前心超ASD 22mm,肺静脉分流通畅无梗阻,肺高压(轻度)右房相对较大,术前SPo2 84%,哭闹时轻度口唇发绀,拟行“肺静脉移位矫治术。
  入室前KET肌注100mg ,连接多功能监护,HR105次/分,BP90/50mmHg,不吸氧情况下SPo2 85% ,面罩纯氧吸入后达96%,建立周围静脉后,行左桡动脉穿刺,诱导插管顺利,机械通气...
E健网知识分享 © 201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