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怎样恢复血压
卒中降压存在特殊性。脑循环的特点奠定了在某种情况下降压治疗的特殊性。理想降压需要个体化,首先需分清患者血压增高是持续性还是暂时性的改变,其次要了解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病。短暂性血压增高无需采取干预血压的措施,主要是对症处理。若血压<180/95mmHg,可暂时不必干预。超过指南规定的范围,尤其是原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则需采用抗高血压药治疗,最好在严密监测血压下实施,并参考下列几方面进行:①开始用药时间:由于反应性血压增高常在卒中1周后恢复正常,故多主张在卒中1周后才考虑加用抗高血压药物,除非患者血压急骤升高而对症处理无效。②降压宜缓慢进行:急速大幅度的降压往往产生脑缺血损害的后果。③降压要个体化:每个高血压病患者的基础血压水平不尽相同,加上合并症亦有不同,需依据具体情况选用药物和控制降压程度。④维持降压效果的平稳:使血压在24小时内维持稳定,尽量避免血压波动,对于缓解脑卒中症状及防止脑卒中复发均有意义。⑤注意靶器官的保护:治疗中,靶器官的保护尤其重要,重点是心、脑、肾等器官。
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调控要分清脑出血或者脑缺血两种情况,从而采取不同的措施。研究发现,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的24~48小时内,75%~80%的患者血压升高,<5%的患者出现收缩压<120mmHg。而原发性脑内出血的患者血压升高的比例为80%,但血压的数值高于缺血性卒中。在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的自动调节功能障碍,脑的灌注压被动地随系统血压变化。因此,降压太积极可导致脑血流减少、梗死面积扩大及神经功能恶化。而原发性颅内出血的患者,血压升高可引起血肿扩大或再出血,因此,对于急性期脑出血患者推荐降压治疗。出血性卒中的患者理想降压也需要考虑个体化差异,参考病前有无慢性高血压、颅内压(ICP)、年龄、出血原因和发病时间,一般建议比脑梗死患者更积极控制血压。
缺血或出血性卒中发生后,血压升高,一般不需要紧急治疗,除非有其他内科疾患(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缺血性卒中需立即治疗的适应证是收缩压 >220mmHg、舒张压>120mmHg或平均动脉压(MAP)>130mmHg。一般具体降压方法:若收缩压<220mmHg、舒张压<120mmHg,首先观察,...
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调控要分清脑出血或者脑缺血两种情况,从而采取不同的措施。研究发现,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的24~48小时内,75%~80%的患者血压升高,<5%的患者出现收缩压<120mmHg。而原发性脑内出血的患者血压升高的比例为80%,但血压的数值高于缺血性卒中。在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的自动调节功能障碍,脑的灌注压被动地随系统血压变化。因此,降压太积极可导致脑血流减少、梗死面积扩大及神经功能恶化。而原发性颅内出血的患者,血压升高可引起血肿扩大或再出血,因此,对于急性期脑出血患者推荐降压治疗。出血性卒中的患者理想降压也需要考虑个体化差异,参考病前有无慢性高血压、颅内压(ICP)、年龄、出血原因和发病时间,一般建议比脑梗死患者更积极控制血压。
缺血或出血性卒中发生后,血压升高,一般不需要紧急治疗,除非有其他内科疾患(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缺血性卒中需立即治疗的适应证是收缩压 >220mmHg、舒张压>120mmHg或平均动脉压(MAP)>130mmHg。一般具体降压方法:若收缩压<220mmHg、舒张压<120mmHg,首先观察,...
▼ "脑血管病怎样恢复血压" 的相关文章: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第一章 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
第一节 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
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已上升至第一、二位,农村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初脑血管病死亡列第三位,90年代后期升至第二位。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患者数(包括已痊愈者)600~700万。 目前,全国每年因本病支出接近200亿元人民币,给国家和众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第二节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管理
一、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国内有...
脑出血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脑出血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1.高血压
2.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炎
3.血液病(白血病、再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红细胞增多症、镰状细胞病)
4.脑淀粉样血管病
5.动脉瘤、动静脉畸形、Moyamoya病
6.硬膜静脉窦血栓形成
7.夹层动脉瘤
8.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
9.梗死后脑出血、抗凝或溶栓治疗
动静脉内联合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塞
动静脉内联合溶栓能及时溶解血栓,尽快恢复缺血组织的血供,挽救周边区域的缺血组织,从而改善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动脉内超选择性局部灌注尿激酶采用微导管“追逐”式进行溶栓,或根据前后循环情况,必要时用微导丝机械地穿透血栓,进行栓前、栓内、栓后注药溶栓,它能最大限度地增加药物与栓子的接触面积,增加局部药物浓度;血栓溶通率高,能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Gregory 等报道血管再通率为75%。方法溶栓时间2.5~8h,平均4.1h,尿激酶总用量50~150万单位,平均80万单位。病人按入选标准严格选择,在准备动脉溶栓前,为了争取时间,常规先静脉内...肺动脉夹层
上个月在给世纪坛医院的讲课准备材料时,看文献,提到有肺动脉夹层的报道,内心还嘀咕,这种病我怎么没有遇到过,甚至以前都没有听说过。没过多久,急诊就来了一个这样的病人,给我上了一课,于是感慨:
1.病人是医生最好的老师!
2.阜外医院这个平台的资源真是丰富,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啊。。。
查了一下文献,肺动脉夹层是一种极罕见大血管疾病,发病率极低,过去20年,全世界文献总计报道才仅有63例!!
查了一下阜外医院1996年至今的病历,竟然收治肺动脉夹层这样的病人有4例之多,这样的数量,文章写出来...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年3期目次
目〓〓次前沿进展
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刘金磊〓335
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的若干问题〗李佳,李雪梅,刘金丽等〓336
高血压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研究进展〗吴辉,叶明,丁家望等〓338
血管紧张素Ⅱ对肾脏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新进展〗周飞,钟晓琴〓340
论著
微创技术下兔急性心房颤动模型的建立〗张荣君,黄卫斌,李源等〓342
依达拉奉联用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研究〗戴建武,谭敏,曹莹〓345
慢阻肺病人肺功能与精神障碍的相关性研究〗廖卫平,朱丽阳〓347
脑脉泰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