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高于出血性脑血管病。许多研究已证明,脑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的病变基础,在我国约1/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颅内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又叫小中风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其病因与脑动脉硬化有关,是脑组织短暂性、缺血性、局灶性损害所致的功能障碍。
       2. 脑血栓形成  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动脉炎、外伤及其他物理因素、血液病引起脑血管局部病变形成的血凝块堵塞而发病。
       3. 脑栓塞 可由多种疾病所产生的栓子进入血液,阻塞脑部血管而诱发。临床上以心脏疾病为最常见的原因,次要原因有:骨折、或外伤后脂肪入血,虫卵或细菌感染,气胸等空气入血,静脉炎形成栓子等。
 
       缺血性卒中发生机制:包括栓子栓塞(病灶部位栓塞和顺远端血流栓塞),同时,由于缺乏对侧代偿血流而出现低血流灌注,两因素协同用是多数患者的发病原因。颈动脉狭窄和颅内动脉狭窄是两个缺血性卒中发生主要原因。
 
       颈动脉狭窄:主要发生在60 岁以上的老年人群。该病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逐步为人们所认识。缺血性卒中的患者中因颈动脉狭窄引起的占15 %;中国每年新发病约2,000,000,总数约20,000,000例。发病原因:动脉粥样硬化,肌纤维发育不良,动脉内膜损伤后夹层,放射损伤。  
       颅内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是一高风险、高发病率的疾病,在北美,约10%缺血性卒中是由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导致, 并且有人种和种族差异, 白种人约6%~10% ,黑人6%~29% ,西班牙人11% ,亚洲人22%~26%。
 
   &nb...

▼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 的相关文章:

脑血栓——御坊堂健康门诊

 
   脑血栓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压偏低的条件下,血液的有形成分附着在动脉的内膜形成血栓,称之为脑血栓。临床上以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多见于中老年人,多发生于50岁以后,男性略多于女性,无显著性别差异。
脑血栓是由于脑血管壁本身的病变引起的。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硬化,由于脑动脉硬化,管腔内膜粗糙、管腔变窄,在某些条件下,如血压降低、血流缓慢或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等因素的作用下,凝血因子在管腔内凝集成块,形成血栓,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从而使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而发病。
...

动静脉内联合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塞

    动静脉内联合溶栓能及时溶解血栓,尽快恢复缺血组织的血供,挽救周边区域的缺血组织,从而改善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动脉内超选择性局部灌注尿激酶采用微导管“追逐”式进行溶栓,或根据前后循环情况,必要时用微导丝机械地穿透血栓,进行栓前、栓内、栓后注药溶栓,它能最大限度地增加药物与栓子的接触面积,增加局部药物浓度;血栓溶通率高,能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Gregory 等报道血管再通率为75%。方法溶栓时间2.5~8h,平均4.1h,尿激酶总用量50~150万单位,平均80万单位。病人按入选标准严格选择,在准备动脉溶栓前,为了争取时间,常规先静脉内...

脑血管病怎样恢复血压

          卒中降压存在特殊性。脑循环的特点奠定了在某种情况下降压治疗的特殊性。理想降压需要个体化,首先需分清患者血压增高是持续性还是暂时性的改变,其次要了解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病。短暂性血压增高无需采取干预血压的措施,主要是对症处理。若血压<180/95mmHg,可暂时不必干预。超过指南规定的范围,尤其是原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则需采用抗高血压药治疗,最好在严密监测血压下实施,并参考下列几方面进行:①开始用药时间:由于反应性血压增高常在卒中1周后恢复正常,故多主张在卒中1周后才考虑加用抗高血压药物,除非患...

高血压病人要防“用力过大”


高血压病人要防“用力过大” 否则可能突发主动脉夹层,引发危险 健康时报记者叶依  《健康时报》 ( 2008-10-16 第16版 ) 【字号 大 中 小】【评论】【打印】【关闭】
  ·您好,此文章为《健康时报》电子版内容,需要在线注册会员,登陆后查看。谢谢您对《健康时报》的关注!
高血压病人要防“用力过大”     对于有高血压的病人来说,尽量不做活动量大的运动,更不要从事重体力劳动,比如搬运重物、举重等。
  位于胸部的主动脉,是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最容易...

脑干血肿清除术

   脑干血肿清除术Evacuation of Hematoma of the Brain Stem. 脑干血肿多发生在中老年病人,病程发展可分为三种:①急性卒中型发病,即迅速深昏迷,随即出现脑干机能紊乱和衰竭,多在48小时内死亡;②病程呈慢性进行性加重,类似脑干肿瘤;③临床症状呈间歇性变化,类似脑干脑炎。CT扫描在脑干出血诊断中有特殊重要意义,MRI扫描对于脑干微量出血诊断价值优于CT扫描,高血压动脉硬化是本病的主要病因,脑干血管畸形或海绵状血管瘤出血亦多见。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以及意识障碍的程度是判断预后的关键。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可有不同体征出现,过去对脑干出血大多采用...
E健网知识分享 © 201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